菏泽东明黄河滩区迁建圆了安居梦

2017-08-04 15:45:15|来源:大众网|编辑:阚金剑 |责编:赵滢溪

  往昔不堪回首:挣了钱拉土,拉了土垫台

  在竹林新村西边约7公里处,就是滚滚黄河。过去几百年间,人们在这里世代耕作,繁衍生息;可如果到了汛期,生活在这里则像一场噩梦,洪水淹没道路和庄稼,直冲进房屋……

  “老一辈人说,住在滩区,就是被淹的命!”因为遭灾次数太多,刘湘泉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好像有一年洪水灌进了家里,屋里的锅碗瓢盆,顺着水流全都漂走了,庄稼几乎绝收。”

  “但是和住房比起来,庄稼绝收根本不算啥。”过去,竹林新村村民建房都是各自为战,家家户户门前房台高筑,每户人家都是一座“孤岛”。这种村台经不住洪水冲刷,洪水一淹,地基就要动;地基一动,墙裂梁歪,住不了几年就得塌。在刘湘泉记忆中,从10岁开始,他就跟着父母一起拉土筑台,在以后的20多年里,拉土从未间歇,工具从马车换成了拖拉机,但是遇到大雨天气,全家人仍是提心吊胆。

  刘志华在竹林新村卫生室工作,如今的他生活安逸, 正房是一栋两层小楼,上下共有6个房间,宽敞透亮的客厅里放着沙发、电视、冰箱等家电用品,沿街是两间配房,一间放杂物,一间作厨房。经历了筑台建房、雨冲房毁、打工重建的轮回,刘志华对眼前的生活格外珍惜。“现在有了卫生间,有了自来水,真没想到生活能这么好,城里人住的也不比我们吧。”在宽敞明亮的客厅内,刘志华抱着女儿笑着说。

  从2010年5月开始,竹林新村分三批实施整村搬迁,截至目前,共有1470户、5700余人完成搬迁。

  整村搬迁之后,不仅便捷了生活,而且极大地便利了农业生产。过去,耕作半径过长一直困扰着竹林新村的人。刘湘泉介绍,在竹林新村老址,有居民家中距离地头最长可达七公里,整村搬迁之后,最远距离缩短至4.5公里。此外,竹林新村搬迁之后,腾退出耕地1190亩,为村里增加了近300亩耕地资源。

  菏泽东明黄河滩区迁建圆了安居梦_fororder_W020170804464275862780_副本

  竹林新村崭新的幼儿园就坐落在村子正中间

  让黄河见证:家园更美好,生活更幸福

  在东明黄河滩区,还有一批正在开工建设的村台,承载着滩区群众翘首以盼的安居梦。

  在距竹林新村约20公里处,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三期试点工程长兴集八号村台,正加足马力开工建设,50万平米的村台土方已经垒起。施工方负责人卢先生告诉大众网记者,长兴集八号村台建设整体分为清基、围堰隔堤、淤筑土方三个步骤,工程自5月上旬开始施工,目前已经进入淤筑土方阶段。如果一切顺利,按照合同工期,该村台将于11月15日完工。而在距离长兴集八号村台约20公里处,另一试点工程——焦园乡八号村台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8月1日下午5点,在长兴集八号村台施工现场,长兴集乡刘小台行政村村民郭雨付如往日一样,来到现场查看施工进度。郭雨付家距长兴集八号村台有1公里路,他每天都会过来转转。“我们几代人都在黄河边上住,说靠天吃饭都轻了,记忆中有时候洪水来了房倒屋塌,那真是靠天活命。”郭雨付说,他知道竹林新村搬起之后的情况:“要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谁不愿意早点搬呢?”

  东明县境内黄河流长76公里,黄河滩区涉及7个乡镇(街道),滩内常住人口12万人,滩区内现有贫困户3433户、12612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26%。长兴集八号村台与焦园乡八号村台建设,属于东明县规划实施的25处村台建设先行试点。可以说,这25处村台是黄河滩区脱贫攻坚的“基石”。

  东明县扶贫办副主任陈永东告诉大众网记者,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高度关注黄河滩区群众生产生活。2016年8月3日,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龚正到东明县黄河滩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结合东明县搬迁实践和群众意愿,决定把就近淤筑大型防洪村台作为滩区群众迁建的主要方式。随后,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的战略决策。

  2017年5月6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带领省直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到东明黄河滩区进行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对做好滩区脱贫迁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规划,东明县将建设村台25个,涉及4个乡镇、148个自然村、119680人,规划占地16835亩,计划总投资100.98亿元。

  滔滔黄河奔涌不息,她将继续见证,滩区村居的巨大变迁;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迁建中,滩区群众迎来更美好的家园,更幸福的生活。(记者 苏龙生 孔祥申)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