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6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山东黄河河务局主办,济南、淄博、东营等市党委网信办协办,齐鲁网·闪电新闻承办的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泰安、德州、淄博三地,探寻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感受新时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山东实践。
泰安:文明之源,母亲河的幸福底色

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厅 摄影 陈天宇
六千余年的文明密码,在汶河水的涛声中静静流淌。1959年津浦铁路复线施工,沉睡的大汶口遗址破土而出,133座史前墓葬将我国东方史前文明的时间轴向前推进了1500多年。走进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息影像复原着先民制陶的烟火气,MR技术让游客沉浸式“走进”考古现场,智能机器人、声光电演示让文物“开口讲故事”。自2023年开放以来,这里已接待游客26.8万人次,成为重要研学基地。

戴村坝观景台 摄影 陈天宇
在东平戴村坝博物馆,300余件珍贵文物再现六百年前的治水盛景。长约400米的戴村坝以“筑坝戴村,遏汶济运”的智慧实现“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漕运奇观,被誉为“江北都江堰”。山东黄河“第一闸”石洼分洪闸则以5000立方米每秒的分洪能力守护两岸安澜,一代代“守闸人”以“闸就是家”的信念,让“治黄精神”薪火相传。

桑园村湖岸景色 摄影 陈天宇
东平湖畔的桑园村,百姓的笑声透过渔网飘向碧波。留守渔民的织网手艺,如今成了年销售额超200万元的致富新业,更带动饲料、捕捞、物流等产业发展。依托生态渔业与湖泊资源,曾经“靠湖吃湖”的桑园村,走出了一条“渔旅融合”的共富路。
登上黄河文化广场远眺,黄河、长江(南水北调)与大汶河在此交汇,黄、蓝、绿交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母亲河的文明故事,在这里被赋予了新色彩。
德州:生态之绿,黄河古桑生新叶
黄河故道蜿蜒至德州,留下一抹新绿。夏津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两万余株古桑树,是我国现存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夏津先民为固沙保田“以桑治沙”,硬是培育出了这片“绿色长城”,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山东夏津古桑产业研究院 摄影 陈天宇
如今,古桑生新叶。夏津县建立桑产业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围绕古桑树全身研制出了桑椹干、桑椹酒、桑叶茶等200多种产品,形成集种植、研发、加工、文旅于一体的产业链,年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每年春季的桑椹生态采摘节,吸引着八方来客在这片古桑林中体验采摘乐趣。一片桑叶,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与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的,是融合了多种业态的德百旅游小镇。其中,温泉项目让游客在体验故道苍茫与林地野趣后,洗去疲惫,康养休憩;小镇内的德影城则依托不同历史时期的影视拍摄场景,吸引剧组纷纷入驻,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影视文化体验。

齐鲁棉花博物馆 摄影 陈天宇
纺车、织布机、轧花器……在齐鲁棉花博物馆,一件件展品静静述说着农耕文明的温度。而在馆外,山东鑫瑞娜家纺以自主研发的3S纯棉舒化技术及省级智能制造场景认证,让传统棉花“焕然新生”。棉花产业链不断延伸,棉副产品综合利用更加深入。棉短绒转化为高端纺织原料,棉籽提炼为优质油脂与蛋白饲料,构建起“一颗棉花、全身是宝”的循环经济体系。
在齐河县马集镇,“黄河第一驿站”成为沿黄文旅新名片。依托“两河牵手”工程,当地深挖特色资源,提供农耕体验、水利研学、渔文化探秘等活动,形成“展馆+书院+基地”的文化矩阵,打造“可看、可研、可品、可创”的多元场景。
淄博:活力之光,黄河故事焕发时代新彩
得益乳业生态循环奶业基地里,现代化牧场与智能车间正协调运转。该基地坐落于北纬37°高青黄河流域的黄金奶源带,坐拥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天独厚的弱碱性黄河水、纯净的空气与肥沃土壤,为追求极致原奶品质提供了可靠的生态保障。作为山东省龙头乳品企业,得益乳业打造了集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营销于一体的全链条模式,以“生态奶业+智慧工厂”迸发新质生产力。

得益乳业生产车间 摄影 陈天宇
在高青县安澜湾景区,黄河岸边巍然矗立着一座新地标——黄河楼。九层结构与54.64米高度,意指黄河流经九省(区)的5464千米全长,泛黄楼体作为主色基调,映照出黄河本色与炎黄子孙的华夏内涵。这里更是一座黄河文明的“记忆塔”。“大河清风·黄河廉洁”主题展厅、黄河楼博物馆等集中了大量的黄河实物及文史资料,充分提炼了黄河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人民至上、廉洁从政等元素。登临顶层观景平台,黄河入海前最后一道安澜湾尽收眼底,眺望中蕴含着“大河安澜,国泰民安”的千年期盼。

黄河楼观景平台俯瞰安澜湾 摄影 陈天宇
黄河之畔的高青天鹅湖温泉国际慢城,是黄河流域首座国际慢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由原引黄沉沙池改造而来,规划面积逾50平方公里,湖水碧波荡漾,生态湿地与亲水栈道相映成趣。这里不仅是一处自然休闲地,更是生态保护与文化体验融合的样板。集体育休闲、温泉度假、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慢城中,每年吸引超150万人次的游客群体,带动蓑衣樊村、刘春村等沿黄村庄致富,成为“黄河人家”的生动样板。

黄河文化陶瓷艺术展山东展区 摄影 陈天宇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内,“华光国瓷黄河文化陶瓷艺术展”与“琉璃灯工艺术展”相映成辉。淄博陶瓷技艺将儒家文化、大汶口文物、青海湖蓝、敦煌藻井、三星堆纹样等元素凝聚于瓷釉之间,融入现代生活美学中。后续该展览将沿黄河流域一路巡展,让这条“陶瓷黄河”流向更广阔的文化空间。另一边,灯火与釉色交融,传统琉璃在非遗工匠的指尖焕发新生。艺术家们以剪、钳、镊为笔,把彩色琉璃赋予时代灵感,塑造出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惊艳造型。在这里,观众不再只是欣赏者,而成为文化的参与者、传播者。

游客被精美的琉璃簪花吸引 摄影 陈天宇
新时代的黄河,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创新的活力;既流淌着文化之魂,也孕育着发展之力。沿着黄河遇见海,在水系交融、文脉相续之间,我们看见了一条奔流不息的母亲河,正以崭新姿态滋养着齐鲁大地。(文 陈天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