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沿着黄河遇见海|大汶口遗址:黄河下游的文明曙光

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采访团参访大汶口遗址博物馆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4日讯 11月4日上午,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采访团一行来到大汶口遗址博物馆,探秘中华文明的起源。沉睡六千年的陶器玉器,无声诉说着黄河文化的悠久与灿烂,见证着中华文明早期的辉煌。

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采访团参访大汶口遗址博物馆
发源于泰莱山区、西注黄河的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六十多年前,一次铁路施工让这片土地之下的文明宝藏重见天日。

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采访团参访大汶口遗址博物馆
1959年,为配合津浦铁路复线工程,考古学家在山东泰安大汶河南岸的堡头村西,发掘了133座史前墓葬,出土了丰富而精美的陶器、石器、骨器、玉器和象牙器。随之命名的大汶口文化,将我国东方地区已知的史前历史由龙山文化提前了1500余年,为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提供了实证。它以泰沂山为中心,分布范围覆盖山东全省、江苏和安徽北部以及河南东部等广大地区,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从1974年《大汶口》考古报告的出版,到1978年对大汶河北岸的第三次发掘,考古工作不断深入。

大汶河作为黄河下游最大支流,自东向西流淌,贯穿山东泰安。这条内陆河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见证了山东泰安地区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大汶口文化以农耕为基础、以礼制为纽带、以城防为标志,完成了从聚落到古国的跨越。它不仅造就了海岱地区的文明高地,更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传播,深度参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构建。

大汶口文化最突出的成就是玉器、骨牙器工艺和陶器生产。在中晚期,玉器呈现爆发式增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器文化。玉钺、玉刀、玉璧和玉璋成为之后二里头文化玉礼器的主要来源。大汶口文化的骨牙制作技艺也达到空前的水平,大象、鹿类、野猪、熊等大型动物的骨骼和牙齿,都被精工细雕,采用切割、研磨、雕刻、镂空、钻孔等工艺。

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采访团参访大汶口遗址博物馆
用瓷土烧成的洁净白陶,代表了中国甚至世界古代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以白、黑、红三色绘就的各种复杂彩陶图案,在早期阶段就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快轮拉坯成型技术的发明,使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龙山文化的陶器制作,登上了中国陶器制作的高峰。

在今天,大汶口文化的传承形式更加多样。大汶口花边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唐斌杰把大汶口陶器上的几何纹、花边纹、网纹、三角纹、八角星纹等融入作品中。他设计生产工艺伞、扇、桌布、服装材料等,产品销往欧洲多个国家,去年销售额达800多万元,为5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大汶口镇卫驾庄村的王延华则通过开设新媒体账号再现古陶生产场景,把研究心得、体会及观点制作成短视频对外传播,吸引了大量网民关注。作为大汶口土陶制作技艺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复制过的大汶口陶器达到30多种。

如今,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免费开放,成为历史文化教育和研学基地。自2023年2月开馆以来,大汶口遗址博物馆已接待游客近268281人次,其中研学游客约28273人次。

站在大汶口遗址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黄河支流畔的古老聚落,见证了中华文明从萌芽到繁荣的历程。(闪电新闻记者 王子豪 石永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