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蹲点深一度|告别“放任自流”,农村污水去哪儿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选择哪种方式建?资金从哪里来?后期如何维护?自2020年10月底起,记者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在泰安市新泰市、宁阳县、岱岳区等地农村蹲点采访,调研他们在这方面的探索、成效以及遇到的问题,以期为各地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更多思路。
现场:管子里水流清澈见底
2019年,新泰市西张庄镇小白沙村投资36万元,建设了8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根据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常用的处理技术,结合村里的客观条件,村里确定采用微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院子里的地漏,排入门前排水沟,就近汇入污水处理系统。”小白沙村支部书记范庆国介绍,根据地势地形,村里就近按照20到30户一个污水处理站的标准建设。
掀开家门口的3号污水处理盖,范庆国弯下腰,直接把头探了进去。管子里水流清澈见底,只有几片落叶,被他顺手捞了出来。3号污水处理站挨着范建华家的门口。长长的污水管网,一头接进村民家里,一头连着2019年新建成的污水处理池。这根埋在地下的管子,仿佛是看不见的清洁工,让范庆国和他的村庄告别了污水横流的过去。
在3号污水处理站,记者看到,一套设备有大小4个池子,大概长4米,宽1.5米。全部使用砖块和水泥砌成,周边用栅栏围住。“污水先进入污水池进行沉淀,然后进入全封闭的厌氧池,通过微生物发酵、分解,由于只是分解,这时候的污水还是黑色的。接着进入好氧池,好氧池的大小跟厌氧池差不多,好氧池里加了填料,上面附着生物菌,对水质进行净化,水渐渐变清。然后再经过沉淀、消毒等环节,最后流出清水。”泰安市生态环境局新泰分局生态科科长刘艳军说,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达达到一级B标准,可以用来浇花、浇树。
三种治理模式
农户分散治理模式:小白沙村就是农户分散处理模式的典型。所谓的农户分散处理模式即单户或几户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借助自然地形处理生活污水,主要适用于人口密度稀少、地形条件复杂、无法集中铺设管网或不易集中收集处理的村落,特别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带。
与小白沙村一样,宁阳县东疏镇前张庄村也采用了农户分散处理模式。但是,村里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节省了所有电费。
前张庄村仅有297户人口,单是这一个小村庄,平均每天就能产生约10吨的生活污水。“按照城镇化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全村需建设1处集中式污水处理站。但是我们村居住分散,地势高低不平,从各户收集的污水不利于形成自流收集。”前张庄村支部书记吴月军说,在综合考虑投入成本、运转经费和保证处理水质等因素后,该村探索联户分散式处理模式。
今年7月,前张庄村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将全村297户划分为5个片区,每一个片区建设安装一个太阳能微动力的小型污水处理站;每个片区根据高差布局管网,确保污水在片区内形成自流,进入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就近浇灌花木,再次利用,回归自然。
村落集中治理模式:距离前张庄村20公里远的,宁阳县伏山镇于家海村选择的是村落集中处理模式。村里投资200万元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虽说是个污水处理站,看上去却像个小花园,打理的井井有条。全村127户的污水通过地下管网接入处理池,通过厌氧发酵、湿地吸收等过程处理后,排放到旁边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水坑。目前污水站24小时自动运行,处理水质能稳定达到一级B标准。村民在水坑里放养了小鱼苗,如今,已经有七八两重了。
城乡统一治理模式:该模式多存在于镇驻地及周边的行政村,且镇上存在污水处理厂,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市政管网,由城镇或乡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该模式节省了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后续维护的投资,交由城镇污水处理厂一并处理,处理效果和运行管理更有保障。
行进中的难题
土地协调问题:安装联户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在实现灵活轻巧的同时,也给建设带来了难度。房前屋后的土地问题,最为棘手。特别是涉及到几户相邻村民的土地用地问题,比如愿不愿意让出房前屋后的空地、是不是过界了或者挖深挖浅等等。为了协商用地问题,各村委会往往花了不少时间和功夫。
资金缺口:建设中,资金缺口也是问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其建设、运营、维护以及监管均需要长期、持续地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问题已成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首要问题。由于缺少固定回报来源,企业极少涉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支持,资金来源单一,投入不足,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也没有固定来源。
三分建七分管: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中,多数地方将运营交给镇村,镇村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来负责运营。在镇村自行运营的设施中,多数操作人员年龄较大,仅接受过简单技术培训,无法及时解决设施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专门的运营和管理机构,已经成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协调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一项牵扯到城乡规划、道路建设、管网铺设等各种基础建设的综合性工作,涉及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住建等多个部门,不是一镇一村、单独一个部门(单位)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
作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必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这更需要我们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构建起高效合理的长效机制,尽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短板。(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蒋兴坤 周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