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旅扶贫齐鲁行丨鲁南穷山沟沟盘活生态资源 脱贫变身“富春山居图”
10月14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大众网·海报新闻承办的“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文旅扶贫齐鲁行活动正式启动。(大众网 摄影:韩春义)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金陵镇压油沟风景区。(大众网 航拍:韩春义)
10月14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大众网·海报新闻承办的“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文旅扶贫齐鲁行活动正式启动。人民网、中新社、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大众网等十余家媒体单位记者,将兵分两路,奔赴临沂、滨州、淄博、潍坊、枣庄、济宁、菏泽等7市深入采访,用镜头与图文融媒报道山东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生动实践,共同见证山东文旅扶贫的新成就、新亮点。
“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文旅扶贫齐鲁行第一站,记者们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金陵镇压油沟村,一起探寻这个曾经的穷山沟,是如何靠着盘活生态资源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秘密。
压油沟咸菜坊老板娘海燕。(大众网 摄影:韩春义)
鲁南穷山沟沟变身“富春山居图”
今年53岁的海燕,老家在湖北省十堰市,17年前嫁到了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压油沟村。
外来媳妇刚嫁过来时,压油沟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当地贫穷落后,连条下山的路都没有,村民们靠着在山上种些果树、粮食养家糊口,人均收入不足两千元。这里成为有名的“三多”村——光棍多、难嫁多、外出务工多。
“当时我就抱着一个态度,人穷,不怕!咱只要肯吃苦、勤奋,就一定能富起来!”随着压油沟风景区的开发与建设,海燕卯着一股子劲,靠着勤劳的双手,在景区开办起了咸菜坊,一年能挣十几万,还把孩子送到了县城读书。遇到节假日,海燕两口子忙不过来,她又在村里招了4个员工,带领着贫困户一起致富。偶尔闲下来,她还开了做咸菜的直播,粉丝量从零一下子涨到了五六千人。
海燕脱贫致富的故事,只是压油沟村发展变化的一个小案例。
走在压油沟风景区内,秋日的雨水冲刷过的老街、石亭、松林,光鲜明亮,像一幅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写意画。穿过压油沟民宿文化村,这里的“百工坊”将鲁南地区的传统手工技艺完美展现,酒坊、辣椒坊、小磨香油坊、馒头坊、煎饼坊、豆腐坊……一个个传统作坊,带着浓浓的烟火味,呈现着最真实的土生土长的乡间风物,勾起游客对七八十年代那份久远的文化记忆。
正在压油沟风景区馒头坊蒸馒头的吴桂香。(大众网 摄影:满倩倩)
压油沟风景区煎饼坊老板娘吴春菊。(大众网 摄影:韩春义)
压油沟风景区孟氏草编坊的孟大姐。(大众网 摄影:韩春义)
馒头坊里,49岁的吴桂香和家人正在忙着蒸馒头,从早上6点到下午4点,她们每天要为景区饭店和游客蒸出将近1000个馒头。
煎饼坊里,吴春菊刚刚煎好煎饼准备封炉子,以前需要外出打工的她,现在在家也能挣个两三千。
孟氏草柳编,刺猬、公鸡、蝎子、蚂蚱……一两个小时,这些草编的小动物就在孟大姐的手里变得活灵活现起来。孟大姐觉得自己手艺根本不愁销路,她愁得是如何将这门手艺更好的传承下去。
柳编坊,17岁的王云帮父母看店,初中毕业后,她选择了跟着父母学习柳编。王云说,她打心眼里热爱这个,就是想学。
勤劳淳朴的压油沟村民,正在这风景如画的景区里,描绘着一幅崭新的新时代山东“富春山居图”。景区为贫困人口提供创业、就业岗位600多个,人均年收入由之前的不足2000元,现如今达到了2万元以上,当地农民短期务工高峰时达到500人次,人均月工资达到2600元以上,实现了压油沟村全部脱贫减贫。
兰陵县苍山街道压油沟社区主任朱德海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大众网 摄影:韩春义)
探索发展新模式,实现乡村真脱贫
压油沟村民收入“水涨船高”,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这得益于“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化产业发展经营模式。
2015年底,当地知名企业兰陵县城投开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决心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脱贫减贫项目,重点打造压油沟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必须要走与文化相结合的路子。压油沟村红色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悠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正是对压油沟的真实写照。
“压油沟景区的古村落,是非常有特色的传统老式石屋民房,坐北朝南、一明两暗三间,是北方古村落的典型代表,也是景区的灵魂所在。”兰陵县苍山街道压油沟社区主任朱德海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压油沟能有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当时项目开发建设中遵循了‘不拆迁、不破坏’的原则,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统一。如今,村民们山上打工、山下住,家家户户都搬进了127平米的安置房。”
压油沟风景区总经理吴佃富向记者们介绍压油沟田园综合体建设情况。(大众网 摄影:韩春义)
压油沟风景区总经理吴佃富向记者介绍,整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规划总面积34600亩,涵盖辐射苍山街道、车辋镇、大仲村镇三个乡镇14个村,项目要用文化品牌吸引游客,以生态产业带动农民。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投资4.5亿元,开发面积5000亩,已将压油沟风景打造成为集湖光山色、农事体验、特色美食、手工作坊、红色教育、传统民宿、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文农旅”融合发展的国家4A级景区。项目二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引进和培育100多家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经营户270多家,提供1800多人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5万元。
“我们通过旅游扶贫,压油沟村将会成为咱们山东富得流油的小山村,压油沟田园综合体也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吴佃富告诉记者,去年压油沟风景区游客量达到60万人,今年仅6月至8月两个月,游客量就达到了34万,刚刚结束的国庆节长假客流量又远超去年。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王兰峰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介绍临沂市文化旅游扶贫工作情况。(大众网 摄影:韩春义)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金陵镇压油沟风景区航拍图。(大众网 摄影:韩春义)
文旅扶贫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增添新动力
压油沟村脱贫的故事,也只是山东省文旅扶贫的一个小典型。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文化旅游扶贫主战场大舞台。”据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王兰峰介绍,近年来,临沂实施文化精准扶贫“3+7”行动,围绕让贫困群众“乐起来”“动起来”“富起来”三大目标,采取七项措施,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偏远山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这项行动被山东省政府评为第三届文化创新奖。2020年,兰陵县压油沟村“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组合模式和沂南县“全域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扶贫亮丽开篇”两个案例,上榜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占了全省的2/5。另外,临沂积极探索推行景区带村、产业融合、结对帮扶、自主开发等旅游扶贫“四种模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全市先后确立乡村旅游扶贫项目122个,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414户,4796人实现脱贫,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同时辐射带动9.8万人通过就业、分红等方式实现不同程度增收,全市45个国家级、省级旅游扶贫村全部实现整体脱贫。
按照《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发展要求,临沂市要整合沂蒙生态、红色、书法、养生、兵学、民俗、地质、商贸、物流等地方文化,发挥“亲情沂蒙”品牌的带动力,以蒙山沂水为依托,以沂蒙精神为主线,讲好革命故事,重点开发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地质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等产品,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胜地和北方经典乡村旅游目的地。
记者了解到,2019年,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出炉,山东省临沂市压油沟村等10个村庄入选。今年4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五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开展村庄景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按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核心标准进行建设,力争到2022年底,山东省建成1000个左右景区化村庄,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重要方面达到3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标准,实现美丽乡村向景区化乡村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创业增收致富。
乡村旅游,让人们找到了乡村归宿;文旅扶贫,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也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五大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增添了新的动力。(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临沂报道)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