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完成塌陷地综合治理3651.16亩,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对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要求目标……今年是山东能源临矿集团邱集煤矿率先开展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的第9个年头。
9年来,邱集煤矿创新实施黄河淤沙充填、挖深垫浅、水利改造+生态利用“3+1”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利用模式,对企业绿色发展、生态复垦、循环经济作出了有益尝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坐落于齐河县境内的邱集煤矿,2003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是山东省黄河北煤田第一对投产的矿井,为鲁北煤炭供应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煤矿开采也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的破坏,形成涉及3个乡镇16个村庄、5000多亩的采煤塌陷地。
为加快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进程,邱集煤矿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治理,矿方承诺出资人可承包使用治理后的土地,实现双方互惠双利;积极对接省级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资金分配的政策利好,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元化生态修复治理,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争取省级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资金扶持近千万元。
“我们利用采煤塌陷地靠近引黄干渠的‘地利’优势,创新实施‘引黄输沙淤填治理’工艺,对已经稳沉的采煤塌陷地进行一次性治理。”据邱集煤矿党委书记、矿长武善元介绍,引黄淤沙治理过程分为修筑道路和沟渠、方田划分和耕植土剥离、黄河泥沙淤填、表土覆填整平四个阶段。该工艺的实施,不仅实现了采煤塌陷地的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而且有效解决了引黄干渠清淤难题,实现了“治塌亦治淤”的生态效果。
“对于没有完全稳沉的和轻微塌陷的采煤塌陷地这两种情形,土地的破坏程度相对较小,恢复治理工艺比较简单、容易实施,我们采用挖深垫浅和水利改造进行治理。”邱集煤矿农事协调办主任鹿佰勇介绍。
截至2019年底,邱集煤矿采用“引黄输沙淤填”工艺治理采煤塌陷地1892亩,交付地方政府1612亩;采用挖深垫浅、水利改造方式治理采煤塌陷地1147.51亩。
本着“生态利民、治理惠民和绿色发展”的原则,邱集煤矿因地制宜推进多元化综合治理,打造了养殖基地、粮食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等,使当地居民充分享受采煤塌陷地治理带来的“生态红利”。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起“田园农旅休闲康养基地+标准化生态循环种植养殖园地+农企多业态融合一体化经营”运营模式,带动乡村振兴,周边农户种植治理后的农田近1万亩,预计年直接收益1500万元。
目前,生态园已治理利用611.65亩,整体道路及环形河道、中心湖已全部完成施工,生态园观赏鱼养殖基地成为黄河北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年产值可达40万元。同时,建立了蔬菜采摘大棚5座,种植各类树木6140棵、玫瑰1100棵,养殖鱼苗4000多斤,种植莲藕10余亩;应季经济作物及瓜果蔬菜也大量种植,水中有鱼、岸边有树、当地居民和矿井职工家属拥有了一座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大众日报记者 左丰岐)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