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首创发布“税收经济指数”

2020-06-03 09:29:24|来源:人民网|责编:赵宇静

  原标题:山东省首创发布“税收经济指数”

  人民网济南6月3日电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国首创发布税收经济指数体系,通过“纳税主体活力指数”和“纳税主体发展指数”两类共11个分项指标为经济运行“扫描画像”,为市场主体经营发展提供有效指引。这标志着山东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进入了规范化、高效化、常态化的新阶段。

  全国首创,大数据“危”中抢“机” 跑出山东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税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全面考验和整体检视,倒逼税务机关在“危”中抢“机”,在“难”中求“变”。

  山东税务部门跳出税收看税收,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创新运用大数据思维和工具,强化经济产业链条的供需分析,深入挖掘海量税收数据的“金山银库”价值,在全国率先推出税收经济指数体系,实现了对宏观经济、税收走势和税收征管的先导性、指向性研判。让数据“变现”为资源,让数据转化为价值,可有效引导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激发经济‘细胞’活力,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成效,税收指数一推出,便受到了多方点赞。

  随着一揽子减税降费及精准服务政策落地实施,山东省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态势回升向好趋势明显,一批山东企业在疫情期间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实现“逆风翻盘”。从纳税主体发展指数看,2月份受疫情影响市场交易总量约为去年同期的七成。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3、4月份逐月回升,4月份市场交易总量已超去年同期,显示出市场活跃度提升,经济呈现企稳向好态势。

  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献玲表示:“税收指数,主动对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积极回应纳税人和缴费人的关心关切,能够立足税收视角,客观反映经济运行的发展态势,为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借鉴、为企业的发展经营提供参考。”

  以更高效的精准服务、更给力的政策支持、更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战胜疫情、稳健发展,一直是山东税务孜孜追求的目标。山东税务部门在疏通堵点、消除痛点上再加力,充分利用减税降费综合监控服务平台,对289.82万户纳税人实现了“一户一档”式管理、“一户一策”式辅导,“量体定制”式服务,使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更便捷。同时,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政策清单、缴税清单、减税清单”的“三清单”推送活动,组建数据分析工作组,强化数据校验核准,采取“以线上推送为主、以线下推送为辅、以人工为兜底”的工作方式,对山东省147.39万户企业法人、负责人等五类人员推送了纳税人享受的“三清单”,全力帮助纳税人用活用好税费优惠政策,实打实、硬碰硬地帮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享快享政策红利。

  以税资政,大数据尽“智”献“计”服务党政决策

  税务部门在经济数据分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掌握的经济数据具有最小颗粒度特征,更能客观反映经济运行情况。

  “销售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主要产品能够保障下游企业生产。”近日,济南市税务局所做的《山东济南重型汽车行业基本复工达产行业前景看好》行业报告出炉,该报告详细分析了济南重型汽车行业在复工复产一个月以来的的主要特点、问题,并剖析了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市税务局积极落实支持疫情防控相关税费政策,并着力从税收角度开展经济数据分析,有力的服务了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关做法值得充分肯定。”日前,《德州市税务局关于落实疫情防控税费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报告》摆在了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洪涛的案头。“这份报告角度新颖、分析到位、建议可行,很有分量的。”杨洪涛对税务部门呈报的分析报告给予了很高评价。

  税收数据的“增值利用”和价值挖掘,已经成为山东各级税务部门开展税收经济分析工作的共识。

  山东各级税务部门深入贯彻国家税务总局“四力”要求,积极打造山东税务特色服务品牌,从“快”“深”“准”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分析经济运行状况;另一方面,聚焦党委政府重点、热点工作,关注动能转换成效,开展区域经济税收对比,立足税收看经济、看社会、看发展,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税收经济分析“拳头产品”。

  日照市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助力脱贫攻坚,发挥税收数据权威性、真实性、准确性的优势,让税收数据“开口说话”,当好参谋、助力减负、增强效益、化解风险,得到了山东省政府副省长于国安的肯定批示。菏泽市税务部门精准利用增值税发票相关数据,结合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经济税收分析,已向各级党委政府报送《从增值税发票数据看菏泽市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菏泽市规模以上工业百强复工复产情况分析》等专项分析报告41篇,受到了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连续4次获得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表扬性批示。潍坊高新区税务局税收专家顾问团队了解到潍柴动力在项目建设、产业链复工复产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后,及时分析研究形成了《从税收数据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产情况》,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各部门的支持下,潍柴顺利恢复发动机生产业务,并带动山东省300多家产业链合作企业迅速协同复工复产,为下游重型卡车生产、重点工程建设和物流运输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纾困解难,大数据消“梗阻”畅“循环”助力经济发展

  “春风助企”“政策速递”“云端服务”……一项项税收优惠政策,一次次纾困解难行动,一条条创新服务举措,正转化为企业开足马力达产达效的强大力量。齐鲁大地,黄河两岸,劲吹复工复产“冲锋号”,再现一派紧张繁忙景象。

  “税收大数据覆盖大企业与小业户,既权威准确、又实时高效。关键数据发挥关键作用,是找准行业发展短板弱项的好招、实招。”德州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市委主委马传先在德州税务部门了解到税收大数据应用成效时表示,“税收大数据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可以说是成效明显、前景光明,未来大有可为。”

  “税收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税务部门在治理手段、管理模式、服务理念的转变和创新。”马传先认为,疫情期间,税收大数据分析工作充分发挥了“预警器”“测量器”的作用,第一时间精准反映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山东企业迅速按下“重启键”的背后,山东税务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精准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的同时,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覆盖面广、及时性强、颗粒度细的优势,把脉问诊,助力企业打通复工复产的堵点,打通循环,加速达产。

  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而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此时成为税务部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利器”。在泰安,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平台盘点与湖北存在贸易往来的企业,提出针对性帮扶措施和建议。截至目前,已对接泰安市与湖北省企业18家,实现采购金额865万余元,达成初步采购意向278万余元。东营市税务部门针对近期企业受疫情影响供应不足和销路不畅的问题,发挥税收数据资源优势,为企业复产复销提供助力。自3月份以来,对辖区内300家规模以上企业逐一进行电话沟通问需解难。根据企业提供的紧缺原材料名称,通过大数据平台帮助企业全国范围内寻找供货商或进货商。截至目前已为12家企业匹配供货商1663户,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力支持。寿光市税务部门发现辖区内部分企业开票数量仅达到去年同期的一半,便及时了解情况,现场把脉问诊,发现该类型企业存在招工难题,通过税收数据紧急筛查梳理了同类用工紧缺企业26家,并联系政府、人社部门等开展专项招聘活动,解决企业岗位空缺700余人次,缓解了企业用工压力。

  税收大数据的扫描分析,可精准查找企业在交通物流、资金周转、订单履约、外贸出口、产业链上下游供给和销售等方面的困难,从而有针对性的予以扶持。

  “关键时刻,贵公司重情义,顾大局,在配合公司政策维稳市场、按单收货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谅解!……我们坚信,在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定会打赢这场战‘疫’!”这段话来自湖北龙王恨渔具集团写给威海中恒渔具有限公司的感谢信,在威海企业圈引发广泛共鸣,大家纷纷留言,“将竭尽所能帮助湖北企业复工复产!”

  收到这封感谢信时,威海中恒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子亮既高兴又不太好意思。“真没想到,他们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评价,要说感谢的话,我真的是要感谢税务部门对我们复工复产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张子亮说道。

  复工初期,威海中恒渔具最大的问题就是原料紧缺。为解决这一困难,威海税务部门充分挖掘增值税专用发票数据资源,通过对饵料生产厂家增值税发票上下链数据进行分析、检索,成功与多家上游企业取得联系,传递采购需求信息,让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冷清了近2个月的车间又忙碌了起来。截至目前,通过税收大数据,威海税务部门已帮助鲁鄂企业达成有效供需18户,实际采购湖北企业生产的饵料、网格布、铁钛粉等产品1629.55万元,达成购销意向2445.6万元……强大的税收助力,不仅帮助本地企业顺利恢复生产经营,也连结起鲁鄂企业共发展的千里情缘。

  山东财经大学潘明星教授认为:“税收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晴雨表,税务部门充分挖掘大数据潜力,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深入分析研究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和贸易情况,可以更加有效地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陈道胜 桑军 李洪基)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