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百余村庄垃圾分类用上“高科技”

2019-09-20 09:37:17|来源:大众网|编辑:李佳艺 |责编:李胜兰

  莱西百余村庄开展垃圾分类,8个月减少生活垃圾2000余吨

  垃圾分类,村民用上专属二维码

莱西百余村庄垃圾分类用上“高科技”

  9月18日一早,走出大门,84岁的莱西市水集街道谭彪庄村村民崔金铎随手把西瓜皮、蔬菜叶子放进门口绿色易腐烂垃圾箱内,把破旧抹布、方便面外包装放进蓝色不易腐烂垃圾箱内。垃圾收集员姜翠卿用空的垃圾箱将满的垃圾箱替换下,然后运到村外的分类垃圾桶内……这样的一幕,已经在谭彪庄村上演了近一年的时间。

  “说实在的,刚开始真不习惯,不过养成习惯就好了,也挺简单的。”崔金铎老人两句话就把农村垃圾分类的要义讲清楚了:剩菜剩饭会烂的,要放在绿色的“可烂垃圾桶”里;尼龙绳这些不会烂的,要放在蓝色的“不可烂垃圾桶”里。

  崔金铎老人所谓的“挺简单的”,离不开谭彪庄村村“两委”班子做的大量努力。垃圾分类工作要做好,必须抓好源头。为破解部分村民“不愿放、不会放”的难题,村庄成立了党员分类工作队,每名党员包12户,实行划片包户。为了方便垃圾收集清运,村里还专门组建了一支5人组成的垃圾分类收集员队伍,每人分包60户,每天上门帮村民收集分类好的垃圾。为了监督好垃圾分类效果,村里还专门安装了一批摄像头,垃圾分类收集员工作好坏一目了然。

  在莱西市沽河街道后庄扶村,垃圾分类用上了“高科技”——可回收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该设备分为玻璃、金属、塑料、纸类、织物五大类,每个村民都有自己专属的二维码。“拿着这个二维码一扫,再按照类别投放,这台机器会根据垃圾投放的重量自己称重,相对应的我们账户里就有了积分,攒得多了还可以兑换礼品呢。”72岁的村民王进德把家里的碎纸壳投入可回收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得到了20分的积分奖励。

  几个月坚持下来,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垃圾分类从“推着走”逐渐过渡到了“主动干”,垃圾分类不知不觉成了生活习惯。“村庄最大的变化是环境变好了,苍蝇蚊子也变少了,晚上都不用挂蚊帐啦!”崔金铎说,“‘农家乐’一下子多起来,村庄热闹了不少。”

  我省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基础薄弱,却率先在莱西取得突破:今年1-8月份,莱西全市实现生活垃圾减量2000余吨,这一波“时尚”潮流,农村着实走在了前头。目前,莱西100余个村庄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327个村庄配备了分类垃圾桶,计划10月底前完成616个村庄的分类工作,年底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将达到70%以上。(通讯员 侯义凤 赵惠清)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