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驾照。(手机截图)
齐鲁晚报讯(记者 张泰来 实习生 徐靖靖)继交强险保单电子化后,山东驾驶人又迎来一重大利好。4日,山东省公安厅交管局发布消息,自2月28日至4月30日,在潍坊、日照、聊城三市,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电子驾照试点工作。在这三市以及部分高速路段,驾驶人申请取得的电子驾照具有实体驾照同等效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除试点城市外尚不能使用电子驾照,但全省具备驾驶资格的驾驶人均可申请电子驾照。试点已经来了,电子驾照全面推行还会远吗?
实名认证时
需人脸识别
驾车出门随身携带驾驶证是交通法的明文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规定,驾驶人在高速公路行驶未带驾驶证的,处以罚款150元、记1分的处罚。在高速路以外的普通道路上未携带驾驶证的,则要处以罚款50元、记1分的处罚。
虽然有明确规定,但难免有忘记携带驾驶证的情形出现。这时,明明有驾驶证驾车出门却要挨罚,驾驶人心里多有不甘。这一状况或将迎来重大改观。
4日,记者从山东省公安厅交管局了解到,为进一步方便车主驾车出行,山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决定,自2月28日至4月30日,在潍坊、日照、聊城三市,以及G1815潍日高速、G3W德上高速聊城段开展为期2个月的电子驾照试点工作。
此次山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与腾讯公司展开合作,以微信平台为载体,生成实体机动车驾驶证的电子凭证,也就是俗称的“电子驾照”。
据介绍,持有机动车驾驶证的驾驶人关注“山东交警电子证照”微信公众号后,点击“驾驶证”菜单进行实名认证,实名认证时需人脸识别,输入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信息,并进行短信验证。认证成功后,驾驶人驾车出行或参加审验教育时,执勤执法民警使用警用PDA等手持终端扫码便可确认信息真伪。不会再因未携带驾驶证而受到处罚。
除5种情形外
与纸质驾照同等效力
省公安厅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凭证(电子驾照)主要用于证明驾驶人驾驶资格,在一定条件下具备与实体驾驶证同等的法律效力。
所谓一定条件是指:持山东省核发驾驶证的驾驶人,在没有发生事故,以及没有违法未处理的情形下,遇到交警执法时,没有携带实体驾驶证的,可通过微信程序展示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凭证,执勤民警视其为携带机动车驾驶证。
具体说,电子驾照的使用范围包括这些应用场景:首先是交警进行路面执法检查时,其次是除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5号)第二十九条规定的5种情形之外,交警查处现场交通违法或者驾驶人处理非现场违法时:酒驾机动车的;将机动车交给无机动车驾驶资格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机动车行驶速度超过规定时速50%的;驾驶有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嫌疑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记分达到12分的。
也就是说,电子驾照名为驾照但跟实体驾照还有一定的区别,在上述5种情形下还要求驾驶人必须出具实体驾照。
值得一提的是,试点期间电子驾照的应用场景仅限于潍坊、日照、聊城三个试点城市,以及上述三市部分高速公路。 不过,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能够申请电子驾照的驾驶人并不限于上述三市的驾驶人,只要是持有山东省内各地交警部门核发的驾驶证的驾驶人,都可以申领电子驾照。
相关链接
申请电子驾照流程
全省具备驾驶资格的驾驶人均可申请电子驾照,只需关注“山东交警电子证照”微信公众号,按照流程操作即可完成申请。具体流程如下:
一、关注微信公众号
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山东交警电子证照”并添加关注。进入公众号即可看到公众号首页。
二、实名认证
点击【驾驶证】菜单,若用户之前未进行实名认证,将进入实名认证界面。根据提示,录入相应信息后,点击“下一步”按钮,进行人脸识别校验,按相应提示操作,校验成功即完成认证。用户实名认证时需输入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信息,并进行短信验证。
【重要提示】:
1.认证前请确保待认证本人信息真实有效。
2.手机号码须为本人当前在用号码。
三、身份核验
认证成功后,需要展示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凭证时,应当本人使用该微信公众号,并通过人脸识别校验成功后,即可生成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凭证,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认证时提示无驾驶证电子照片的,将不予通过,需按系统操作提示登录“12123”APP或到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补充电子照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