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秸秆利用近九成
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品不合理使用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不充分利用是造成种植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的示范推广,临沂市化肥使用总量逐年减少,优化了肥料结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每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5%以上;加大统防统治作业面积,每年完成统防统治面积500万亩次;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有力推进,2016年,临沂市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88%以上。
“桃色诱惑”捕杀害虫,绿色无污染
不用农药就可以防治害虫,你知道绿色无污染的高科技吗?据市农业局专家介绍,昆虫性诱剂是模拟自然界的昆虫性信息素,通过释放器释放到田间来诱杀异性害虫的仿生高科技产品,具有专一性,对益虫、天敌不会造成危害,是一种纯绿色无污染防治害虫的方法。
近年来,蒙阴县在旧寨乡、岱崮镇、高都镇设立3个性诱剂示范区,安装性诱剂1000多套,覆盖面积2000亩,诱杀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多种害虫,平均每季可减少用药2-3次,减少农药使用量约30%;在岱崮镇、野店镇等乡镇安装杀虫灯160盏,防控面积8000亩,诱杀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果树害虫;在蒙阴街道、旧寨乡设立6个黄色粘虫板示范区,示范面积6000亩,黄色粘虫板对蚜虫等害虫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平均每季减少用药次数2-3次。
近年来,临沂市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大统防统治作业面积,减少农药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2017年全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达250家,每年完成统防统治面积500万亩次。临沂市在全市范围内集成配套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新推广模式,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农药覆盖率达90%以上,化学农药用量明显下降。通过大力开展绿色控害技术推广和宣传,全市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面积达到200多万亩次。
2012年以来,郯城县在水稻主要种植乡镇归昌乡建立了2万亩姜湖贡米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核心有机水稻基地300亩,采用物理杀虫技术,安装振频物理杀虫灯150盏,放置二化螟性诱剂6万余个。2014年以来,在郯城、兰陵、平邑县等组织实施了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试验示范工作,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与统防统治的融合,有效降低了农药残留污染,提高了防治效果。
莒南县新建立了茶树、果园、蔬菜等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三处,道口镇曹家庄子蔬菜有机生产示范园,面积100亩,带动辐射全县2万亩的设施蔬菜的绿色生产;在涝坡镇魏家鸡山建了果树有机生产示范园,面积100亩;在洙边镇金龙湖茶园建立了茶叶有机生产示范园,面积300亩,辐射带动万亩茶园的绿色生产。
工人们把打好捆的秸秆转运到造纸厂。
推广地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率高
有庄稼的地方就有秸秆,庄稼收获后焚烧秸秆不仅利用率低,而且造成大气污染。近年来,临沂市大力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让每年收获的季节田地里不再“狼烟四起”。
2016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全年环境卫星、气象卫星监测通报临沂市零火点。全年完成秸秆切碎还田300余万亩,秸秆机械打捆100余万亩。秋季秸秆禁烧与利用投入资金10061.73万元,共完成玉米秸秆切碎还田220万亩,占收获玉米总量的60%;青贮玉米秸秆75万立方米,共52万吨;共收储秸秆60余万吨,打捆秸秆35万吨。
今年三夏期间,完成秸秆还田累计面积372万亩,秸秆切碎还田率达到76.1%;全市用于实施小麦秸秆切碎还田作业奖补的资金达到775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4650万元),资金投入和秸秆还田率均创历年新高。
农用地膜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在地膜污染防治方面,临沂市一方面推广标准厚度地膜,建立地膜回收和加工再利用网点,另一方面积极研发、试验示范可降解地膜。临沂市实施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沂南县、沂水县和兰陵县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承担了国家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建设了地膜加工点3处,新增废旧地膜加工能力4280吨,新增地膜回收面积143万亩,项目实施区域地膜回收率达到80%。
同时,临沂市承担农业部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示范工作。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分别在莒南县和沂南县布置实施了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以期利用三年时间(2015-2017年),通过在开展曝晒、埋土和花生覆膜栽培试验,观测各参试可降解地膜样品的农田覆盖效应及其降解性能的可控,确定其在消除地膜残留污染、促进地膜覆盖栽培健康发展方面的可能性。
2016-2017年,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地膜污染防治工程在沂南实施。项目由沂南县智圣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四家合作社作为实施主体,推广0.008mm以上标准加厚地膜近2万亩,建立地膜回收点6个,项目实施区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优化肥料结构,化肥使用量逐年降低
近年来,临沂市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沃土工程”、提倡有机肥替代、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多项措施,优化了肥料结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化肥使用量逐年降低。
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土样采集20144个,化验土样112991项次。免费发放宣传材料210.25万份,举办培训班2911期次,培训技术人员2.48万多人次,培训农民35万余人次。建设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140个,千亩示范片306个,村级示范方2300个。累计推广应用各类配方肥43万余吨。与传统施肥习惯相比,累计减少化肥施用6万余吨,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6.1亿元以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市农业部门通过对郯城和费县施肥状况的调研获悉,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后,小麦、玉米、花生、西瓜等作物氮肥使用量及施肥总量有所降低,钾肥使用量适当增加,氮磷钾比例趋于合理;复合肥、配方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单质肥料占比减少;碳铵用量明显减少,被尿素替代,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临沂市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沃土工程”。通过秸秆直接或过腹还田,在避免秸秆焚烧或自然堆沤对环境污染的同时,培肥地力,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同时,提倡有机肥替代。以兰陵、临沭、费县、沂南、沂水、蒙阴为重点,在果蔬种植区推广有机肥替代技术,改变“重化肥,轻有机肥”的传统习惯,加大有机肥料的施用比例。整合项目资源,强化宣传培训,突出农企合作,通过技术补贴、物化补贴、扶贫开发、政府招标、试验示范等方式,引导农民广泛应用有机肥。
2017年,临沂市制定了《临沂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对全市“十三五”期间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60万亩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任务目标。2017年在原有20万亩水肥一体化的基础上,新增15万亩。沂水县、沂南县建立水肥一体化示范县,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400万元。
为进一步了解临沂市农产品产地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根据省环保总站统一安排,临沂市于2015-2017年间分3批次,共5个县区开展了重金属加密监测工作。共采集土壤样品803个,农产品1326个。
2016-2017年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项目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在兰陵县实施,项目建设土壤重金属修复示范区300亩,其中一般农田污染修复示范区150亩,常年菜田污染修复示范区150亩,研究现行耕作制度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方法;建设技术模式研究试验区60亩,重点研究各项修复技术对镉的修复效果,为优化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沂蒙晚报记者 王泓钧)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