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扭住“五个精准”用心用力 向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发起总攻
8月15日上午,济宁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及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下步脱贫攻坚工作。济宁市委书记王艺华就精准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要求。济宁市委副书记石光亮主持会议。济宁市政协主席张继民出席。
会议传达了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部署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王艺华在讲话中指出,思想上要进一步精准,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化对脱贫攻坚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和最突出的短板,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高度重视,多次作出安排部署。要深刻认识脱贫攻坚是一项极其严肃的重大政治任务,在脱贫攻坚中强化“四个意识”,真正在实际行动中体现维护、体现看齐。扶贫开发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牢牢把握脱贫攻坚关于精准的核心要义,紧紧扭住“精准”这两个字用心用力,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落实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识别退出等各个环节。今年是我市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决胜年,要清醒看到我市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定决心、增强信心,在思想上、行动上聚焦精准,向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发起总攻,坚决打好打赢这场关系群众福祉的脱贫攻坚战。
王艺华强调,底数上要进一步精准,把贫困情况摸清摸透摸准。围绕解决扶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市将对2014年以来14.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1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面开展精准评估,切实把底数摸清、情况摸透、成效摸准。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明确标准、全面覆盖、动态管理、抽查评估4个关键。
王艺华指出,增收上要进一步精准,确保脱贫成效能够稳得住可持续。要做实项目促增收,年内打造50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拓宽就业促增收,加强贫困群众就业技能培训,搞好岗位推荐和安置,在乡镇和村居科学布局“扶贫车间”;解决基础条件促增收,涉及“五通十有”的部门,要确保年底前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达标退出,新增的脱贫攻坚资金和项目主要集中于相对“深度贫困地区”;抓好后进村促增收,深化以党建抓脱贫,做好新一届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产业扶贫项目培育后进村主导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尤其要加强对派驻第一书记的管理考核,第一书记的任务就是脱贫;激发内生动力促增收,坚持扶贫同扶志相结合,积极推行帮扶人与贫困户“双承诺”“双认定”工作方法,变“单向输血”为“双向互动”,实行扶贫资源差异化分配,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
王艺华强调,政策上要进一步精准,做好帮扶解困和民生兜底保障工作。要拿出特惠性强的政策,兜住民生底线,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优化政策供给,着力解决好“生活保障”问题、“看病难”问题、“住房安全”问题、“上学难”问题、“养老难”问题。
王艺华指出,责任上要进一步精准,以有力的督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任务落地。要坚持领导带头压实责任。市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蹲点扶贫、解剖麻雀、解决问题,其他各级领导干部要靠上做好扶贫工作。发挥好各个方面的监督作用,对重点乡镇开展专项巡察,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等问题,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发现问题不整改的要严肃追责问责。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以中央和省考核为标尺,完善我市考核机制,把县级党委政府和市成员单位的考核结果公开通报,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同志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在考核过程中,要敢于较真碰硬,严格兑现奖惩,切实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
王艺华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履职尽责、凝心聚力、决战决胜,以脱贫攻坚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石光亮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担当,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上来,真正把脱贫攻坚的重大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进一步聚集重点补齐短板,拿出实招数硬措施,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进一步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强化监督保障,完善考核机制,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济宁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检察院检察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各功能区党工委书记;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全市20个脱贫任务较重的乡镇党委书记参加会议。(记者 郝明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