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建设“四个城市”时间表出炉

2017-08-14 10:59:22|来源:潍坊新闻网|编辑:阚金剑 |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建设“四个城市”领先发展 咱们按“路线图”办

  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安排环环相扣,引导潍坊走在前列

  8月13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潍坊市“四个城市”建设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2019年)前不久由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这意味着“四个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已经出台。据悉,“四个城市”建设,将在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坚持国际视野、国内一流、潍坊特色,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三生”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城市转轨、动能转换,全力打造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品质城市,推动全市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加速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

  产业强市

  今年重点任务

  着重实施四大工程,推动城市产业发展

  2017年我市要在产业强市建设上着重实施四大工程,推动城市产业发展。首先,实施产业支撑项目建设工程。在2017年,我市将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园区、战略创新平台和示范典型创建。从品牌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服务业四大领域23个产业中筛选投资额过千万元的产业支撑项目1074个,总投资428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267亿元,完成投资进度的30%。其中:新开工项目385个,总投资1180亿元,年内完成投资432亿元;预计建成投产项目463个,总投资105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486亿元。

  其次,实施产业承载园区提升工程。按照每个产业一个核心园区、若干配套园区的建设思路,优化产业园区布局,集聚吸收、整合优势资源和要素,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2017年,重点推进总投资628亿元的62个产业承载园区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21亿元。

  再次,实施战略创新平台推进工程。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研发平台,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研发能力。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分子材料、通用航空、海洋生物、现代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研、技术创新平台建设。2017年,重点推进27个战略创新平台。

  最后,实施典型示范创建工程。开展产业强市典型示范“10530”创建工程,即争创10个国家级、省级产业示范区(实验区、基地),培育5个市级产业强县(市、区),打造30个服务业特色小镇、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高端农业片区。

  三年行动计划

  加速迈向“五个中高端和一个融合发展”

  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业现代化基地、国内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特色服务业基地,我市还专门制定了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发展目标是加速产业迈向“五个中高端和一个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品牌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市产业实现规模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创新能力增强。

  再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力争到2019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万亩,节水灌溉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提高7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1,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9%以上。此外,还要求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业国际化水平、推进五大农业平台建设,依托中国食品谷,建设五大农业平台。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石化盐化、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造纸包装等传统产业向创新链、价值链、财税链高端延伸。到2019年,传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5%,达到13900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8%。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高端、智能、集群化发展,重点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基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到2019年,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左右。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到2019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7%左右,初步建立起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接下来,将开展东北亚重要物流枢纽建设行动、产业金融创新中心建设行动、区域性总部基地打造行动、文化创意设计中心建设行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行动、区域信息消费中心建设行动等。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繁荣发展。到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0亿元,实现旅游消费总额800亿元,基本形成开放共享、城乡一体、便民高效优质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开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提升行动、休闲旅游业提升行动、商贸流通业提升行动、住宿餐饮业提升行动。

  未来五年规划

  以推动产业创新为主题,建设三大基地

  根据五年规划要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以推动产业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速推动产业、组织、产品、技术和布局迈向中高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农业现代化基地、国内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特色服务业基地,打造产业强市。在发展过程中,将坚持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的发展原则。推动全市产业加快向规模大、结构优、效益好、创新力强迈进,实现一年布局、两年突破、三年上水平、五年新跨越。

  其中,有四个具体要求。首先,产业规模壮大。到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在全国城市排名实现较大提升;新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汽车制造、海洋动力装备等5个千亿级产业链。

  其次,产业机构优化。到2021年,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历史性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全省领先位次,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番,形成以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再次,质量效益提升。到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服务业税收占比等效益指标在全国、全省排名持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产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名牌商标数量快速增长。

  最后,创新能力增强。到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较快增长,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突破1000亿元。

  文化名市

  今年重点任务

  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名市建设规划2017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共包括15项。其中,启动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要求在8月底前完善《潍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按市政府主要领导意见进行修改,完成规划报批成果;10月底前,完成申请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字、图片等材料的收集工作;12月底前向省政府提出申请,申请批复《潍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启动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建工作,要求形成完整的创建工作方案。启动文化馆群建设,组织开展馆群选址、立项、规划设计、拆迁等工作。

  争创国家文化艺术金融融合发展试验区,建立文化、金融、银行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文化金融合作工作机制。

  办好第34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办好第七届中国画节、第十届中国(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出台《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办法》;编辑出版《潍坊美术史》《潍坊美术全集》;市博物馆积极创建为国家一级馆;成立“潍坊文化研究中心”;做好全国文明城市迎测;启动文化名市纪录片的筹拍;参评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泰山文艺奖;为文化名市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开展评选“文化名县(市、区)、名镇、名村、名企、名校”活动等。

  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部署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根据文化名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19年,我市的文化名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等潍坊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知名度显著提高。其中,对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开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全市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2%左右。

  到2019年,全市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4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到4.8%左右。做大做强做优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位居全国前列,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巩固。到2019年,县市区实现省级文明城市全覆盖;2个以上县(市、区)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或提名,90%以上村庄达到县级文明村标准。

  在此过程中,将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推进文化名市建设,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分别为实施文明提升工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实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未来五年规划

  成为重要区域性文化中心

  未来五年,以打造文化名市品牌为统领,全面实施“1135”战略,即围绕文化名市建设这一总目标,全力打造“文化善地·大成潍坊”这一城市文化主体品牌,实施基础性、产业性、标志性3大工程。到2021年,全市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省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居全国前列,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开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知名度显著增强,文化潍坊、文明潍坊声名远播,文化名市品牌实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形成文化名市建设的“潍坊样本”。

  具体任务分“三步实施,梯次发展”,2017年全面启动。着力构建文化名市建设品牌体系。2018年—2019年,基本完成。着力培育文化名市系统化工程体系,推动系统化工程落地实施。2020年—2021年,全面完成。文化名市建设标志性工程基本完成,文化名市建设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按照国际化、现代化、模式化要求,积极传播潍坊文化名市建设成果,培育潍坊文化名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形成文化名市建设的“潍坊模式”。

  • 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奇观
  • 四年前通车的山东省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高速”,现喜获“李春奖”!
  • 泰山雾凇与白雪相辉映
  • 济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游人
  • 山东荣成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
  • 山东青岛:瑞雪纷纷伴鸥飞
  • 动物园里下雪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