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山东频道消息(申川飞 通讯员 朱孔正):临沂市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鲁苏两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全县下辖7个镇,2个街道,236个行政村,63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40.67万人。2014年,临沭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305人,重点贫困村75个。经过三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临沭县共实现脱贫5.7万贫困人口,摘帽55个重点贫困村。目前,临沭县还有贫困人口3309户、6139人,重点贫困村20个。2017年,在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临沭县扎实推进“四联八建”贫困村提升,全面打造贫困村发展“升级版”,不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好产业项目“组合拳”。发展产业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长久之策。临沭县坚持开发式扶贫理念,指导各村选巧、选准、选好扶贫项目,依托项目盘活资源、整合资金,加速村集体经济积累。调优特色农业项目。坚持调整、规范、优化、提升的思路,对投入高产出低、风险较高、收益周期长的项目限制发展;对群众难受益或受益明显偏低的项目依法终止合同;对收益较好、兑现率高的项目持续跟进,稳步推广。引建就业扶贫车间。深化“百企精准帮扶联盟”,开展村企对接活动,104个企业一对一帮扶104个村居,依托全县优质农产品、柳编、脱水蔬菜等生产加工产业,引导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和居家式加工工坊,利用现有的村集体办公场所、废旧校舍、限制场院等,重点发展不需要新建集中厂房的居家就业创业项目。做实电商扶贫项目。依托临沭电商发展优势,推进“电商+特色产业+旅游”的扶贫模式,做实电商扶贫项目,抓好本土电商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扶持具有一定基础的本土电商平台发展。加快电商平台和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及农业生产基地的对接合作,以依托电商销售农产品倒逼农业提质增效。引导圆通快递等电商企业对接合作电商村,新培植4个电商扶贫村,培育电商带头人60余人。
二是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村级硬件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是推进贫困村发展、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把贫困村提升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域领域有机结合,统筹行业社会资源,加快贫困村道路、饮水、农田水利、住房、改厕、土地整治、环境整治、电网、通信、卫生、教育、文化、社区服务等基础服务设施工程建设,不断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富民科教培训。重点整合和利用好气象科技、远程教育、田间课堂等培训阵地和资源,开展“百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选派200名农业科技指导员,积极开展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农业技术、劳动技能和文明素养等培训,累计培训15场2200余人,为每个贫困村培养1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信息员,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设立孝善养老基金。实施十进(村)十入(户)文化扶贫工程,全面推广道德扶贫模式,全县236个行政村居全部制定《村规民约》、《道德公约》,鼓励倡导子女尽孝,及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贫困老年人日常生活,全县7638名70周岁以上贫困老人子女签订赡养协议,规定子女每年至少为每位老人提供200斤粮食、15斤油料,1200元以上生活费;建立健全孝善养老基金管理办法,完善基金常态化运转机制,确保孝善基金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围绕强化村级治理能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打造过硬实干队伍。以建强村党支部为核心,举办全县农村干部培训班,提高村“两委”班子落实惠农富农政策、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选派117名省、市、县派第一书记,驻点帮扶67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帮包干部的作用,使他们倾心用力参与扶贫工作。加强对党员“创业带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和专业大户、返乡创业农民“四类人员”培训,为贫困村发展储备人力资源。建立扶贫理事会。结合移风易俗工作,所有行政村居全部成立了扶贫理事会,由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理事长,制定理事会工作章程,加快村级民主自治;完善村级扶贫理事会在脱贫攻坚中“第三方”职责,使他们在贫困人口纳入退出、“三无”特困人员护理和移风易俗等工作中发挥独特作用,推动形成民主和谐的乡村文明新秩序。
目前,临沂市临沭县以扶贫工作重点村为重点,兼顾“插花型”贫困村,坚持“干部群众联动、资金资源联筹、机关社会联帮、生产生活联兴”的原则,推动贫困村抓好特色产业项目、扶贫就业车间、电子商务网点、富民科教讲堂、孝善养老基金、公共服务平台、扶贫理事协会、过硬干部队伍八项建设,在石门镇、大兴镇、店头镇18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先试先行,打造了曹庄镇朱村、青云镇华山社区、石门镇西石门社区、大兴镇高埠新村、店头镇东措庄社区5个“四联八建”典型示范点,在点上突破的基础上,实现线上延伸,最后形成全面推进的脱贫新格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