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戏曲保护进入“首创模式” 不让任何一个剧种再消亡
齐鲁网4月18日讯:今天(18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在山东新闻大厦召开地方戏曲学术研讨会,启动抢救两夹弦、聊斋俚曲项目。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召开地方戏曲学术研讨会。
地方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表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演剧形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由于种种原因,有2/3左右的剧种正面临衰亡或已经衰亡。已知有记录的山东地方剧种有近40种之多,目前尚有专业剧团的仅剩14个剧种,70%的剧种已经消亡。
国家对地方戏曲日渐衰微这种现象非常重视,先后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来保护、扶持地方戏曲的发展。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建院之初提出打造了“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开展濒危地方戏曲的抢救工作,对多种地方戏曲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保护,使很多濒临消失的地方戏曲大弦子、五音戏、茂腔、四平调、蛤蟆嗡等宝贵的地方文化记忆,重新立到了舞台之上,并得以保护与传承。
2016年初,蛤蟆嗡的抢救性恢复纳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的框架之中,这是继2014年与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联合实施“拯救濒危剧种——大弦子戏”项目之后,启动的第二个濒危地方戏曲剧种抢救性工程,而在项目中探索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再次被付诸实践。所谓的“三位一体”即:排演一出蛤蟆嗡剧目《武训舍情》、拍摄一部蛤蟆嗡文化纪录片《难割舍的蛤蟆嗡》、出版一部剧种理论成果集《山东濒危地方戏曲剧种——蛤蟆嗡研究》。恢复濒危剧种代表性剧目,使其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戏曲舞台上,运用电视手段,拍摄反映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工作的大型文化纪录片。集合科研力量,对地方戏曲濒危剧种的保护与传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并加以理论化,形成学术成果,对濒危剧种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参考样本,为省级艺术科研机构理论联系实际、学术服务社会提供成功范例。这套模式成功整合了学术资源与艺术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术研究能更为深入地服务于艺术实践,这是山东戏曲保护的“首创模式”,也是山东地方戏曲保护工作的重要经验。
“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菏泽大弦子戏剧种的抢救性恢复”项目,是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更名建院后第一个地方戏曲保护传承项目。大弦子戏传统剧目《两架山》于2014年7月在菏泽大剧院成功首演在全省戏曲界、学术界及广大戏迷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又于2016年7月应邀参加香港“中国戏曲节2016”,在香港大会堂剧院成功上演,这是山东濒危剧种大弦子戏经过重新挖掘抢救后首次在境外演出,整个剧场座无虚席,香港观众反响热烈。
《两架山》的成功给予了大家信心和力量,也为地方戏曲传承保护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两架山》之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又与多个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进行地方戏剧的发掘保护工作,收效甚著,如2015年与冠县政府签订协议,共同保护传承非遗项目、濒危剧种“蛤蟆嗡”,该项目已完成全部保护工作,相关成果集业已出版。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