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开展“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系列活动,丰富夏季消费场景——在烟火大集里探寻消费密码
“吆喝声、还价声,声声入耳,本地货、进口货,货货齐全。”在中国特别是北方,“赶大集”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休闲和消费活动之一。当前,山东夏季“三大集”(“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系列活动正在全省开展,这场消费与文化的“大餐”会为百姓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感觉?记者在一线寻找答案。
“早八”叫不醒年轻人,但大集可以
提到大集,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土味”,但在山东的大集上,所谓的“土味”更多体现在产品和展会设置更加富有地方特色。而越来越多年轻人,则将赶大集当成了一种时尚。
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烟台黄渤海新区。
7月1日,山东夏季“海洋大集”的重点活动之一——“2025山东活力之夏消费季”活动在黄渤海新区举行,现场突出烟台特色,设有“烟火国潮”“逐海狂想”“绿核未来”“微醺生活”“畅享焕新”等五大展区126个展位,展示产品涵盖12大类1400多个品种。虽然天气炎热,但活动依然吸引了近万人,其中大多是年轻人。
从三文鱼到葡萄酒,再到胶东花饽饽,各式各样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这款酒清爽、果香突出。”在张裕展区前,烟台市民李女士购买了一瓶白葡萄酒。这次参加活动,她想买一些烟台特色葡萄酒,带到海边和朋友一起喝。
烟台市商务局运行消费科负责人徐玮介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烟台还将围绕“‘参’入烟台 拥‘鲍’大海”这一主题,聚焦机器人大赛、展会经济、音乐会以及鲁菜、葡萄酒特色,持续开展100场以上活动,打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的消费格局。
将目光放到整个山东来看,在大集上突出地域特色商品,烟台的“海洋大集”并不是个案。
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广平镇西街糕点、张炉集镇恒昌香油等全区11个涉农镇街的200余种“东昌好品”“东昌优品”,通过“运河大集”的形式送到城区居民家门口。
今年以来,东昌府区已举办“好品进城”运河大集29场,线上线下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00万元。
在邹平市,长山山药、青阳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出现在2025山东省夏季“黄河大集”启动仪式上,在现场热卖的同时,也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拓展销路。
“吆喝声中”政策直达百姓
7月6日傍晚,日照莒县夏季“海洋大集”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进社区活动在莒县大湖小区举行。
莒县商务贸易综合服务中心商贸流通服务科科长曹晓东介绍,为进一步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刺激城乡消费活力,莒县商务局联合相关企业在7月至9月开展莒县夏季“海洋大集”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进社区活动,活动依托全县500余个销售网点,在全县各乡镇街道人流量较大的社区开展下乡展销,计划举办30余场。
“我们这个活动在村里反响很好。”活动组织方、雅迪莒县区域负责人董世英介绍,“布置完现场之后,我们就用麦克风吆喝几声,老少爷们都很乐意出来看看。”
今年以来,国家在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加力扩围,带动各类消费品销售额持续增长。以电动自行车为例,截至6月4日,全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36.2万辆,带动销售超720亿元。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依然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有些人不太了解政策,我们会专门设置播放宣传片和知识问答环节,普及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还准备了脸盆、小喇叭等小礼品作为问答环节的奖励。”董世英说。
莒县已有雅迪、小鸟、爱玛等10余家电动自行车企业参加了“海洋大集”活动。今年以来,全县累计销售电动自行车7367台,实现销售额2373.83万元,补贴消费者338.68万元。
一方文化“养”一方大集
满足老百姓不断提高的文化消费需求,大集是个很好的载体。
“文化促消费·青春嘉年华”龙口市夏季“海洋大集”,正在龙口市嘉元保利广场持续举行。在非遗市集区,黄县面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傅喜娜制作的面塑吉祥物受到现场观众热捧。
黄县面塑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古人用面粉做成各种造型祭祀海神,后来逐渐演变成地方民俗,面塑能做的造型也越来越多,结婚用的“龙凤呈祥”、老人过寿用的“九桃一手”等都是受欢迎的产品。
文化搭台,消费唱戏。非遗“边看、边玩、边学、边买”的沉浸式消费模式,让古老技艺焕发新光彩。6月以来,龙口市夏季“海洋大集”非遗市集销售额突破32万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文化。”山东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认为,山东大集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可以将文化、消费等进行有机融合,推介地方特色产品,营造消费场景,提振乡村消费。 (大众日报记者 孙源泽 许金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