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芳未歇,夏意初萌。一座航天新城带着自信从容与谆谆诚意,从黄海之滨来到黄浦江畔。4月26日,“慧聚海阳·逐梦航天”第十届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航空航天赛道)暨海阳市航空航天产业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办。
第十届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航空航天赛道)暨海阳市航空航天产业招商推介会现场 摄影 修莉
为什么设航空航天赛道?坚决扛起烟台“三核引领”的海阳使命
烟台正在大力培育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航空航天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今年,大赛特设航空航天赛道,公开遴选海内外优秀创业人才来烟共享发展机遇,对海阳而言,是一次吸引优秀创业项目、企业落户海阳的重要契机,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变革、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
去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东方航天港引领工程,推动东方航天港与国内优势航天企业合作,建设世界首个坐底式火箭发射平台;建设空天飞行试验中心,延伸海上发射组团功能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为行业崛起注入了强劲动力。
“当前,海阳已进入蓄势突破、开放崛起的黄金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人才,也比任何时候都能成就人才。”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梁景俊在推介会上拿出真情实意,诚邀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踊跃参赛,全力以赴强链延链,助推东方航天港高质量发展。
当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就如杠杆之支点,能撬动万千航天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支撑中国航天事业持续繁荣。
凭什么设航空航天赛道?海阳商业航天产业已形成全链条生态圈
海阳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始于2019年,彼时,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海阳港作为出海母港,成功实施我国首次海上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
自此海阳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布局,一条6公里航天大道串联起了火箭及配套厂房、发射母港、发射平台,形成“前港后厂、出厂发射”能力布局,“一站式”发射服务模式。2025年12月5日,“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静态点火试验,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试验基地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东方航天港已经具备液体火箭全系统试车和发射服务保障能力。目前,东方航天港已完成15次海上发射任务,累计发射卫星89颗,正加快成为“全国最大、配套最全、集聚效应最强”的商业运载火箭总装基地。
海阳联合武汉大学李德仁、龚健雅院士团队,新一代智能遥感星座“东方慧眼”加快构建,“开放地球引擎OGE系统平台”上线运营;建设卫星数据产业园,打造集数据存储、超算、科研服务、科技孵化于一体的数字化综合产业基地,卫星智算中心一期已具备120p数据超算能力和7pb存储能力。“通导遥”一体的智能遥感星座、全球领先的数字地球引擎、绿色智能的数据智算中心,这样一条卫星垂直产业生态体系正迅速形成。
不仅如此,东方航天港获得山东省、烟台市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省级层面出台了专项实施意见,烟台市成立了20亿元的烟台航天产业基金;联合武汉大学,高标准打造的东方航天港研究院,筑好了人才“蓄水池”;拥有全国领先水准的沉浸式航天科普体验馆,加快打造全国中小学生航天科普研学基地和大型商业航天文旅综合体;建成并投用了航天人才公寓;航天医院、航天小学等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为项目、人才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未来,海阳将着力提升液体火箭发射、卫星制造、数据服务、园区配套“四大能力”,实现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融合发展。
怎样厚植商业航天沃土?紧盯发展机遇与产业风口给政策送服务
推介会上,海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航空航天赛道的总体安排。落户东方航天港的企业(项目)主要面向卫星产业、火箭产业、航天文旅3个领域。比赛时间为4-8月,8月中旬前完成总决赛,设创业企业赛和创业项目赛两个组别。
依托园区完备的产业体系、完善的设施配套、优厚的支持政策,并配套成立海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中心,配备专门的工作力量,为创业企业、创业项目落地和长远发展提供全方位、全链条“保姆式”服务。
创业企业、创业项目领办人或创始人,可认定为烟台市D类高层次人才,发放烟台优才卡,持卡可享受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健、文化休闲等一系列服务保障。
春渐深,“星辰大海”的时代新航图正与春之生机交相辉映。第十届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航空航天赛道)是“桥梁”,那些在赛中牵出的“缘分”,将会在产业园区的沃土里扎根,在一座城市的呵护下茁壮生长。海内外优秀人才可通过“人才烟台”网站,“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板块进行报名。(文 修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