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2024-10-30 09:49:38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郭富莹责编: 赵滢溪

  原标题: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可比增长6.1% 菏泽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10月28日,菏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前三季度,菏泽市经济发展交出满意答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6.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2%;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显示了菏泽经济稳中有进和持续向好的态势。“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锚定‘后来居上’目标,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保安全、惠民生,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菏泽市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吴洪波介绍。

  经济运行状况可以用一个“稳”字来概括。前三季度,菏泽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56亿元,可比增长6.1%,这一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位列山东省第三。菏泽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55.2亿元,同比增长3.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32元,同比增长6.2%、居全省第1位。菏泽市到账外资总额达到2.4亿美元,同比增长3.7%。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菏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彰显了强劲的潜力和优势。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菏泽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抓手”,突出重大项目引领,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高于山东省平均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截至9月底,537个省市县三级重点实施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7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5.5%。重点交通工程加快实施。菏泽市落地签约过亿元内资项目282个,到位资金247.3亿元。其中,已经开工建设的山东海辰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不少于130亿元,打造全球首个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全市储能生态深度构建。“投资菏泽”品牌日趋响亮。“菏泽市强化优质项目储备、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取得了较好成效。”菏泽市发改委副主任张辉说。

  工业经济增势良好。前三季度,菏泽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于山东省平均0.7个百分点,居山东省第5位。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3.8%。菏泽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7%,高于全部投资增幅1.8个百分点。菏泽市新设立经营主体9.17万户,新入库“四上”企业383家,民间投资占比达71.9%,高于全省9.1个百分点。这彰显了菏泽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态势和持续活力。菏泽市工信局三级调研员王祯介绍:“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几个特点,生产平稳运行、重点行业支撑稳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关联指标预期向好。”

  消费市场活力持续提升。据数据显示,菏泽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0%,高于山东省平均1.8个百分点,居山东省第4位。菏泽市限额以上零售额338.5亿元,同比增长12.2%,高于山东省平均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1—8月份,菏泽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分别增长13.4%、21.2%,均居山东省第2位。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5家。菏泽市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19.2亿元、同比增长3%。这背后,是菏泽在推动消费升级和优化消费结构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再看金融方面。前三季度,菏泽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779.8亿元,同比增长10.09%,居全省第4位,分别高于全国、山东省平均2.99个、1.97个百分点。菏泽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967.4亿元,同比增长10.61%,居山东省第5位,分别高于全国、山东省3.01个和1.48个百分点,充分显示出菏泽金融环境的持续优化和改善。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前三季度,菏泽民生支出达到了36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这意味着,政府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就业作为民生之基,菏泽市城镇新增就业6.4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9.5%。返乡创业就业3.2万人,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3万家。教育设施方面,18个已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年度内完成投资4.1亿元,新增学位1.23万个,教育环境更加公平、优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菏泽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18,同比改善3.2%;8个国控断面水体优良率为100%。绿水青山,成为菏泽的底色。(大众日报记者 赵念东 通讯员 陈新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