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900万亩盐碱地是增产增收的“后备粮仓”
2024-06-28 18:35:38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侯艳艳责编: 赵滢溪

  6月2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成效。会上,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滕双兴介绍,山东现有盐碱地近900万亩,是增产增收的“后备粮仓”。

  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是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山东省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治理,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盐碱地综合利用之路。202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批复山东省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试点在东营市具体实施,总规模17.98万亩,可新增耕地3.48万亩、改造提升盐碱耕地11.59万亩,年增产粮食7300万斤。目前,东营市40个试点片区已有33个开工建设,计划新增耕地3.16万亩、改造提升盐碱耕地9.38万亩,分别占试点总任务的91%、81%。

  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化学、生物、农艺等措施,强化技术集成,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在工程治理方面,通过土地平整、铺设暗管等措施,切实增强中重度盐碱地排盐效果。东营市垦利区在1.1万亩试验田中推行“封域双层真空负压阻控综合技术”,上层洗盐和下层控盐“双管齐下”,土壤含盐量由16‰降至3‰。在农艺改良方面,综合采取有机培肥、间作套作等措施,提升盐碱地改良治理效果。黄三角农高区探索实施“小黑麦-甜高粱轮作”“燕麦-甜高粱轮作”等种植模式,净收益可达1600-1775元/亩,较传统“玉米-小麦轮作”增加52%-69%。在生物改良方面,充分利用植物适盐、吸盐特性,以植物为载体实现盐分移除目的。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推行“抽卤晒盐、降低水位、林盐结合”模式,将林区地下水埋深由1米降至2米以上,表层土壤含盐量由5‰降至1.5‰。

  山东省聚焦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等领域,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切实强化科技驱动力。山东省选育了一批优良品种,成立盐碱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筛选培育小麦、大豆、水稻、高粱等耐盐碱新品种(系),推广面积80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2亿元。山东省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围绕盐碱地地力提升与培肥、高效生态共生系统构建等,推广应用科研成果100余项。

  目前,山东省涉及盐碱地区域池塘养殖面积约200万亩,水产养殖产量180万吨,渔业产值超470亿元,罗布麻、中国柽柳等强耐盐碱植物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立足盐碱地小麦产业发展,在省内外建设优质小麦种植基地270万亩,带动35万户农民年增收5.1亿元。(文 郭富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