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益大幅提升
2023-10-24 10:16:34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郭富莹责编: 赵银平

  筛选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探索盐碱地种植新模式——

  山东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益大幅提升

  10月21日,十月的黄三角国家农高区一片丰收美景。在盐碱花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田里,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的专家贾曦正忙着调查试验数据。就在前不久,他参与的盐碱地夏玉米高产攻关试验,经过实打验收,在盐度2.5‰的大田里亩产达到928.9公斤,创下盐碱地玉米高产新纪录。

  黄三角国家农高区有盐碱地40万亩,平均盐度3‰,在这样含盐量的土地上却屡屡刷新农作物单产纪录,绝不是偶然。“黄三角国家农高区‘以种适地’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开辟了新路径。”10月20日,来自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6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深入交流探讨后表示。

  10月21日,2023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会议在东营举办。来自全国盐碱地领域的权威院士专家、科研团队、创新企业代表等与会,共商盐碱地综合利用大计,助推盐碱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天,国家盐碱地生物农业试验示范区正式揭牌;盐碱地特色农业成果展也同步开展,集中展示全国多个省份及高校院所、企业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

  当天,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发布《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倡议》,《倡议》内容涵盖全面提升盐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打造盐碱地特色农业创新人才高地,科研平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转移转化等各个方面。

  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是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山东统筹推动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出台了《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行动计划》,争取创建了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盐碱地生物农业试验示范区,支持东营、滨州等市以盐碱耕地为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投入资金5亿元启动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

  近年来,山东已筛选培育“齐黄34”大豆、“青麦6号”小麦及藜麦、牧草等系列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总结凝练了盐碱地玉米小麦“双深双晚”节水增产种植、棉花花生带状复合种植、“柽柳+肉苁蓉”融合种植等系列模式,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益大幅提升。东营市也与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创新团队开展合作,筛选培育耐盐碱藜麦、马铃薯等作物新品种55个,并以盐碱耕地为基础,成片建设高标准农田,在山东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中走在前列。(大众日报记者 贾瑞君 李明 通讯员 刘娜娜 张立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