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无形良田” 增加有效供给
2024-06-24 09:34:34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郭富莹责编: 赵银平

  原标题:德州推进 “收储运加消” 全链条节粮减损集成改革 “无形良田” 增加有效供给

  节粮减损是粮食安全重要举措之一。德州市2021年提出创建大面积“吨半粮”产能示范区,2022年启动了全链条节粮减损集成改革。节粮减损集成改革成效如何?一组数字或能体现:2023年全市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0.83%,玉米机收损失率1.77%,显著低于国家标准;全市运输环节粮食损失率约为0.1%;全市地方储备粮储存周期内综合损耗率为0.79%,粮库储粮损失基本消除;小麦粉加工企业、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加工损失率趋近于0。

  “可以量化的环节我们都尽量量化,用数字说话,把各环节粮食损耗率降到最低。酒店宴席、家庭就餐、单位食堂等餐饮领域的浪费率也实现了科学测算,有了基础数据。”德州市发展改革委仓储产业科科长王玉珍介绍,德州市在全国初步探索出“收储运加消”全链条粮食损失调查评估办法,全链条节粮减损集成改革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

  6月18日,在乐陵市孔镇的麦田里,大型收割机在前面收割完卸麦装车,玉米播种机紧随其后,一边耕地一边播种,小麦收获、秸秆还田、精量施肥、耕播一体接续完成。这样的智能农机为节粮减损提供了极大助力。

  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二级主任科员王蕊介绍,2022年以来,全市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1812万元,确保最大限度更新农业机械,并将农机手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培训5000余人次。连续4年开展小麦和玉米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全市小麦和玉米正常作业平均机收损失率分别控制在1%、2%以内。

  “温度25℃,湿度37%,粮食‘舒服’。”6月18日中午,德州市最高气温37℃,宁津县粮油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粮仓操作室内,公司总经理商建业指了指墙面上纵横交错的管道介绍,这套内环流控温系统能让仓温保持在25℃左右,仓湿保持在40%以下。近几年,公司实施绿色仓储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和横向通风等技术,实时保持准低温绿色储粮,粮食综合损耗率由1%下降到0.4%,一个储存周期可减少粮食损耗约300吨。德州市通过实施“微损存储”行动,实施绿色储粮工程。2022年以来,全市完成新扩建和升级改造仓容39万吨,显著改善仓储设施条件,提升了绿色储粮水平。

  收好、储好,更要用好。夏津县的发达面粉集团是山东省加工能力最大的面粉生产企业之一,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项目,提升改造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生产车间小麦的出粉率由以前的77%左右提升到现在的79%左右。6月19日,记者在发达面粉集团生产车间看到,制粉生产线装有智慧“大脑”,采用“六皮九心三渣两尾”的制粉工艺,吃干榨净每一粒小麦,采用高栏边布车、散粮成品粮集装箱等专用运输工具,减少运输装卸中的撒漏、受潮、霉变和污染等损耗。“按每年加工100万吨小麦计算,每年可增加9000吨小麦粉的产出,大大提高了原粮利用率,按照小麦粉与麸皮的差价,每年可增加收益1900万元。”山东发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殿荣说。

  此外,德州市交通运输局推进粮食运输环节降耗减损,全域提升粮食运输基础设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实现农村道路“户户通”,建制村硬化路“一定通”。

  遏制消费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也是节约粮食的关键一环。2023年1月1日施行的《德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是我省较早颁布的餐饮业反浪费条例之一,在节粮减损工作的推进上实现了“小切口、大牵引”。发挥餐饮协会作用,积极推广“小份餐”“半份餐”制度,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以醒目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

  “德州市粮食总产量常年保持在150亿斤以上,如果能减损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1.5亿斤,按每年每人400斤粮食计算,可多养活近40万人。”德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德州市粮食安全和保障中心主任徐德泉算了一笔账,“减损就是增产增收,就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大众日报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李禄超 任兴晨 张明昭)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