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突破开新局 促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链接——德州市供销社创新社会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德州市供销合作社正在掀开新的篇章。2023年,德州市供销合作社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三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一年时间,推进建设高质量发展基层社8个,改造提升基层社18个,恢复重建“服务空白”基层社2个,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以上的基层社达30个。
曾经,一根扁担连城乡,一个背篓走四方。德州市供销合作社传承升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努力围绕“吨半粮”创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贡献“供销力量”。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德州市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于萍。
做好农资保供“压舱石”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在德州市广袤的麦田里,追肥、春灌等田管措施紧紧跟上,为丰收做足准备。
在德州临邑县供销农资集配中心仓库,尿素和复合肥等农资备货充足。“为助力春耕,我们向12个农资经营服务站和广大种植大户配送肥料9000余吨。”临邑县供销农资集配中心负责人宫世禄说。今春,全市供销社系统通过电话、微信和视频直播等方式,依托各地农资公司、各基层社及农资经营网点,实行农资物流配送24小时响应机制,成立了81支化肥配送服务队,配备农资配送专用车115辆,将化肥送到粮农家门口、送到田间地头。
2023年,德州市供销社系统供应化肥40万余吨。德州供销集团丰成农资服务有限公司发挥1600余个基层网点的作用,开展农资直供直施,构建全市供销系统农资服务“一张网”。于萍介绍,未来3年,德州市供销社将加强与中农集团、山东供销农业服务集团合作,构建“1+1+N”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力争3年内农资仓储能力达到12万吨,实现仓储、调配、供应协同,提升保障水平,增强对农资市场调控能力。“我们农资储备够,就能稳定市场和价格,起到农资保供‘压舱石’作用,保证农民利益。”于萍说。
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农业服务提质扩面,打造‘供销农服’品牌。”提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于萍表示,2023年德州市供销合作社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851万亩次,全市供销系统73家服务主体积极开展全托管和环节托管等形式的土地托管服务。
目前,省、市、县三级供销社组建农服公司,加快构建以社有企业为支撑、基层供销社为基础、为农服务中心为载体的上下贯通、联农帮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于萍介绍,德州供销集团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爱耕耘”等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依据卫星遥感数据,在托管服务的3万余亩粮食作物上开展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无人机飞防作业,科学精准施肥用药。对托管的耕地采用大型北斗导航农机设备和先进耕作模式,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种植,让农业生产不断升级,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另外重点推进的为农服务模式是“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通过“保底收益+盈余分红”分配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农民和村集体持续增收。2023年,德州市供销系统为185个村全托管服务土地15.5万亩,年助力村集体增收2400余万元。
2023年,德州市供销社系统12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14.2万亩,加强与银行、农担等机构合作,争取贷款资金1800多万元用于为农服务。于萍表示,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市供销社系统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达到100家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000万亩次以上,覆盖全市20%的耕地,农资仓储能力达到12万吨,培育流通服务示范县5个,经营服务网点基本实现涉农乡镇和中心村全覆盖。
搭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桥梁
翠绿的秋葵、饱满的油豆、鲜嫩的黄瓜……在德州禹城市辛店镇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各种蔬菜正蓬勃生长。基地由德州供销孟农副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总面积500余亩,集农产品基地、加工、冷藏、经销于一体,常年销售300余个蔬菜品种,年销售额3亿多元,已经成为德州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经销企业。
德州供销发挥系统资源优势,通过联合合作,正在全市布局建设1处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推广集采集配、联采分销、直供直销等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超、农企、农社、农批对接,推动农产品上行增效和农民增收;建立1处重要农产品应急保障基地和部分县级应急保障中心,提升供销社农产品应急保供能力。抓好全省商贸流通示范县建设,已建成县域集配中心7处、乡镇综合服务站119处、村级综合服务社1190处。今年,德州市供销社计划新建2处综合县级集配中心,完善提升20个示范型乡镇综合服务站、50个示范型村级综合服务社。“还将通过盘活现有土地等资产,招商引资,善用外部优质力量,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借鸡生蛋。”于萍表示。
德州市供销社还与奥链工业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展示、应用、服务、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德州数字供销平台”,推进全市供销系统经营服务网点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平台已进驻流通企业387家、为农服务主体79个、专业合作社72个、经营服务网点2280个,成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桥梁。(大众日报 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马俊凯 曲文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