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茶北引”70年,南方茶树在黄海之滨长出致富“金叶子” 南方嘉木栖日照 近海山地飘茶香
□记者栗晟皓通讯员朱文武潘广帅报道 时值谷雨,日照绿茶进入春季采摘期。近日,在莒县浮来青旅游度假区的茶园里,采茶工人忙着采摘茶叶。
谷雨时节的日照大地,春意盎然。在黄海之滨的日照市,数十万亩茶树进入春茶采摘期。
日照市并非茶树的原始产地。一切的从无到有,要从70年前的“南茶北引”说起。此前茶学界曾经普遍认为,“北纬32度以北种不了茶树”。1954年,随着“南茶北引”的大幕拉开,日照干部群众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改变现状,经过12年的努力,最终在北纬35度海岸线上成功种茶,创造了茶树这一“南方嘉木”的种植区北移三个纬度的奇迹。
“日照市于1966年‘南茶北引’成功,让我国茶树的种植区域向北扩大,高纬度海洋性气候、较大的昼夜温差,使日照绿茶积累了丰富的品质成分,韵味醇厚的风味,广受欢迎,这一成绩来之不易。”4月19日,“南茶北引”传承创新大会暨第十二届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日照市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在开幕式的视频致辞中说道。
“日照地处‘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毛竹、香樟等南方植物都有分布,‘南茶北引’之前,日照已有零星的茶树生长。所以,日照干部群众种茶,是一种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探索创新。”日照市委书记李在武说。
回顾“南茶北引”70年的历程,从构想到行动,从梦想照进现实,日照市的干部群众生动诠释了“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久久为功、一心为民”的品质内涵。
从1956年到1966年,是日照绿茶的“生死十年”。其间,日照的干部群众从福建、浙江等不同地方购进茶种,在不同的地方开展试种,尽管都能出苗,但总是抵抗不过严寒和干旱。在坚持还是放弃的抉择中,大家毅然选择了前者,最终在1967年成活茶园5亩,保住了日照绿茶的“生命火种”。
“南茶北引”成功后,日照茶产业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茶园承包到户,由于技术管理缺位,经济效益下降,部分茶园被毁,日照绿茶进入低谷。但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日照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锚定茶产业不动摇,接棒发力,最终推动日照绿茶步入规模发展、全面提升的康庄大道。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作为当时“南茶北引”多位技术人员之一,曾经在试种现场和当地干部群众长期吃住在一起,为“南茶北引”的成功付出了大量心血。他认为,领导、群众、科技人员三结合,是“南茶北引”成功的关键。当时山东从省到地区(市)、县都有种茶组,村里有种茶专业队,确保各项措施落实。现在做好日照绿茶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依然要发扬这种精神。
南方嘉木迁北方,冰雪淬成板栗香。独特的地理气候,也造就了日照绿茶“叶片厚、耐冲泡、黄绿汤、板栗香”的品质,成为名副其实的茶中至味、饮中珍品。
俗话说,“一亩茶,十亩田”,茶园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亩均收入约1万元。已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日照市成为江北最大的绿茶基地。小小一片“绿叶”,既为日照市增添了绿色“颜值”,又提高了农业“产值”,还彰显富民“价值”。“日照绿茶”先后入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在2023年山东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网络传播影响力指数测评中,名列第一。绿茶成为日照市名副其实的城市“金名片”、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进入新时代,日照市先后实施日照绿茶“谷雨工程”,组建绿茶甄选联合会,成立日照绿茶集团,把绿茶产业的发展推向新阶段。4月1日,日照市政府印发《日照绿茶“母子品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推行日照绿茶“母品牌”防伪溯源专用标识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自今年春茶上市开始,启用日照绿茶“母品牌”防伪溯源专用标识,赋予每份日照绿茶一张专属“身份证”,确保日照绿茶的质量安全与品牌信誉,助推“日照绿茶”品牌做大做强。4月19日,中茶所与日照市政府正式签约,合作共建“北方茶叶研究中心”,日照绿茶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契机。
更好地做好茶文化、做大茶产业、做强茶科技,日照绿茶将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大众日报记者 栗晟皓)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