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精准发力、服务“三农”?近年来,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积极响应“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号召,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高地的资源优势,聚焦“三农”一线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为区域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精准对接,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矩阵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淄博职业技术大学深刻认识到,破解“三农”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基层干部政策理解不足、一线人员“本领恐慌”等问题,是打通乡村振兴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学校主动对接政府需求,自2020年起,依托山东省村(社区)“两委”成员专科学历教育项目,系统性开展基层干部培养工作。该项目鼓励45岁以下的农村干部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将一线实践与理论学习深度融合,再将新知带回乡村一线。截至目前,已有727名学员学成毕业,成为基层治理与发展的骨干力量;另有454名学员正在接受培养。数据显示,在此轮村(社区)“两委”换届中,该校学员中有280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3人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99人当选省市县“两代表一委员”,充分展现了教育赋能基层组织的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学校将培养范围延伸至更广阔的一线人才。学校面向农村妇女群体,举办“千名农村妇女进高校”乡村美学教育培训,从家居环境整理到数字农业认知,激发女性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依托淄博市农民培训基地,学校连续承办新型高素质农民、农药经营、畜牧渔业技能、乡村旅游等系列高级研修班,累计培训超过4500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人才加油站”。
模式创新,打造“立体课堂”增强培训实效
如何让培训内容不止于“听过”,更能“记住、会用”?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的答案是: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一个“听得懂、学得会、带得走”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在课程内容上,学校坚持“产业需要什么,课堂就讲什么”。课程模块紧密贴合农时农事,既涵盖果树修剪、水肥管理等实用技术,也拓展至数字农业、品牌打造、乡村旅游等经营管理知识。为确保教学的针对性与前瞻性,学校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优质资源,打造了一支由高校教师、行业专家与一线“土专家”组成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在教学模式上,学校探索形成了“面授集训+日常自学+送教下乡+在线辅导+平时测试+现场教学”六环节教学法。理论课堂不再是唯一选择,学校的课堂常常设在田间地头、果园棚舍。在沂源县东里镇的果园里,农民专家王存刚用方言讲授果树修剪技巧,学员们边听边动手,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同时,学校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云平台,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进行线上授课,让学员能持续接触到最前沿的农业科技知识。
这种“接地气、有朝气”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课堂扎根田野间”,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应用能力。
成效显著,从“输血”到“造血”激发内生动力
人才培养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乡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实际成果上。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的乡村振兴培训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带头致富方面,学员个人创办创业项目385个,带动增收1695万元;学员所在村集体创办创业项目469个,实现集体增收总额4600万元。这组数据生动诠释了“培养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乘数效应。
在产业支撑方面,学校坚持十年为沂源县举办农村果树修剪技术培训班10期,累计培训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苹果、油桃的产量与品质。此外,学校协助开发助农惠农产业项目16个,培养乡村科技骨干200余人,累计提供产业技术咨询5320条,指导300余户农民掌握了紫薯、山药、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从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的根本性转变。
沂源县南鲁山镇北流水村党支部书记陈丙福在为培训班授课时感慨:“这些培训精准对接了我们基层最迫切的需求,不仅送来了技术,更开阔了思路,坚定了学员扎根乡村、干事创业的信心。”
展望未来,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将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不断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聚合职教高地资源优势,为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贡献更多的职教智慧与力量。(海报新闻记者 王学涛 通讯员 陈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