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榜单数据背后的成长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爱东营讯 近日,2025山东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发布会举行,“2025山东民营企业200强”“创新100强”“吸纳就业100强”等榜单正式发布。
东营市的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入围“2025山东民营企业200强”,入围企业数量居山东省前列;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围“2025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科达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入围“2025山东民营企业吸纳就业100强”。
这些亮眼的成绩,彰显了东营市民营经济的强大实力和蓬勃活力。
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东营市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产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展活跃,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商亲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民营经济为何能在东营持续焕发生机、稳健前行?答案藏在东营市委、市政府实打实的重商亲商举措中。
近年来,东营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立足产业禀赋和基础优势,聚焦“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聚焦民营企业转型痛点与发展诉求,创新构建“金融助企、数智赋能、梯度培育”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旗帜鲜明地为企业“撑腰”“站台”,有效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创新弱、转型慢等瓶颈问题。
这份支持并非停留在表面,更以高规格行动传递坚定信号。去年6月,东营市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再次亮明“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的态度,为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为了提振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信心,东营市不仅通过“对话山东百强民企”“优秀青年企业家专访”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还聚焦能力提升,创办“东营·都赢”民营经济大讲堂,赴深圳、南通举办专题培训班,助力拓宽思路、提升管理水平。
良好氛围离不开宣传引导与组织保障。东营市筑牢舆论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平台作用,让惠企政策精准触达企业,营造出尊企爱商的浓厚舆论氛围。组织体系上,持续扩大工商联会员覆盖、优化会员结构,截至目前,新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工商联会员871个,会员总数达到10697个,较上年增长8.86%。
政策赋能,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政策是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
东营市先后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职能部门也同步跟进,围绕研发创新、市场开拓、融资支持等关键领域出台配套措施,形成政策支持体系。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东营市深化政会银企联动,联合人民银行东营市分行建立山东省首个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协作机制,创新打造“银行+商会+企业”服务模式,推出银商服务“双向优选”机制,选派银行行长、商会负责人担任银商服务专员,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
“我们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走访调研摸需求,对接金融机构推创新,开发差异化信贷产品30余个。”东营市工商联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春雨润苗”专项行动、“金融助企赋能发展”银商企鹊桥会等活动持续开展,为民营企业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在权益保障与协同发展上,东营市同样下足功夫,将商会调解工作作为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抓手,成立山东省首家依法登记的商会调解机构东营市商会商事调解中心,采取市场化模式运作,综合运用线下、线上调解+法院司法确认的模式化解商事纠纷。
创新驱动,助力民营企业行稳致远
走进东营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扑面而来:
山东华盛橡胶有限公司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生产智能化率达到95%,生产效率提高近两倍;
东营华泰造纸有限公司大规模投入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单线产能提高30%,纸张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质效双提升,华泰集团“造纸产业大脑”创新案例入选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典型案例……
这些实践清晰印证:民营企业要行稳致远,既需良好外部环境,更要自身“练好内功”,以创新筑牢发展根基。
为引导民营企业深耕创新,东营市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多元赋能平台,通过举办经济形势政策报告会、新质生产力培训班等活动,组织企业家走进科技标杆企业实地研学,帮助其精准把握创新机遇;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举办AI数智技术赋能企业营销实操分享会,推动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此外,东营市还联合科技、宣传、教育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从政策、资源等方面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持续激发内生创新动能。
在企业培育上,东营市构建并完善企业发展体系,加强与发改、工信等部门工作协同,共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机制,深入挖掘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强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激发创新成长动能;充分利用“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赋能行动系统”和“网上工商联”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精准支持。
从2025山东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中,不难读懂东营民营经济“发展好”的深层逻辑——这绝非偶然的幸运,而是政策护航、服务赋能与企业创新三者同频共振的必然结果。
在发展机遇与新质生产力时代浪潮叠加下,东营市民营经济既有政策沃土滋养,又有创新动能驱动,必然能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爱东营记者 衣笠玮)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