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版万里黄河第一隧”拼图完成 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建成通车
2025-08-11 10:53:45来源: 济南日报编辑: 李炜责编: 李炜

“加强版万里黄河第一隧”拼图完成 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建成通车

8月10日,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正式通车运行。(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崔健 摄)

  8月10日,随着首批车辆驶入隧道,标志着历经4年建设的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建成通车。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与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一起组成“加强版万里黄河第一隧”,在主城区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之间形成一条跨越黄河两岸的快速通道。

  作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延伸工程,这条全长4328米的隧道肩负特殊使命——需长距离下穿承担济南市40%居民用水的鹊山水库。“水库底藏着废弃机井,一旦盾构掘进中与之连通,后果不堪设想。”中铁十四局项目部现场负责人杜昌言犹记得2021年那个夏天:蛙人潜入水库,历时半个月摸排,才锁定掘进线路上的隐患点。

  为了守护这一汪清水,技术团队亮出“硬核武器”。项目首创的“隔水帷幕”如同移动保护罩,随盾构机同步推进,从根源隔绝渗漏风险;安装在库底“水囊”上的高精度传感器实时回传数据,织就一张智能监测网。盾构机轰鸣前行的背后,52次水质检测报告始终显示“零污染”“零排放”“零渗漏”,穿越大中型水库的成套技术就此淬炼成型,11项专利为未来类似工程奠基。

  据介绍,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一座数字孪生的“云上隧道”也在同步“掘进”。每掘进一环,云上数据就更新一环,在“数字盾构”中,点击具体模块,就可以查阅相应参数,这些信息也实时传输到600公里外的南京大盾构公司盾构智慧管控中心。盾构智慧管控中心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当参数出现异常时,相关预警信息就会分级发送给对应人员,使隧道建设尽在掌控。据统计,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掘进期间,系统共发送预警1100余次,为项目团队及时发现隐患、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持。

  隧道还搭载了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帮助指挥中心实时精准采集隧道内车流量数据,通过智能算法深度解析,动态生成实时拥堵指数与事故风险指数,预判交通态势。指挥中心依据监测数据,可对隧道交通进行动态调控,实现事故预防、流量疏导等多重目标,有效避免交通拥堵。

  “从绕行40分钟到直达10分钟,‘加强版万里黄河第一隧’改变的不仅仅是市民的通勤地图。”杜昌言指出,作为济南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工程,这条隧道以公轨合建模式最大化利用地下空间,进一步疏解了主城区过河压力。

  当车辆驶出北口,眼前沃野平畴,济南“携河北跨”的发展脉络愈发清晰。一辆辆汽车驶过光影交织的穹顶,奔向黄河两岸的新生活图景。(济南日报记者 戴升宝)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