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广电·天下泉城客户端7月4日讯 为持续提升“泉”在济南城市IP影响,7月4日,一场融合东方泉韵与国际创意的泉在济南过暑假暨文创设计大赛宣推活动,于山东博物馆一楼大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整合文旅商体等资源,以国际化视野与时尚化表达,为泉城暑期文旅市场注入全新活力。济南市委常委、秘书长韩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陈勇,市政协副主席姜明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正式成立了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联合体。创新联合体学术顾问专家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全世界知名高校,首批成员单位包括深圳景之蓝、前海手绘、香港文创圈(中国)等国际文创圈知名企业。这一举措打破了文创产业“单打独斗”模式,推动文创产品从“创意”到“落地”再到“出圈”,助力济南文创产业迈向“集群发展”新征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创产业高地。
(济南市委常委、秘书长韩伟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联合体学术顾问授牌)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陈勇,济南市政协副主席姜明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联合体首批成员单位授牌)
据了解,作为核心亮点之一,此次活动播放了“泉”在济南城市形象片,发布了“泉锦鲤”IP形象,该形象以锦鲤为主造型,融合趵突泉、荷花等地理标志元素,既彰显“济南依泉而建、伴泉而生、因泉而名”的城市基因,更传递“好运泉城”的美好祝愿与“泉迎四海”的开放诚意。该IP形象可随四季流转切换形态,适配AR泉水祈福、四季主题表情包等线上线下多场景,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泉水文化魅力,增强城市文化归属感与记忆点。活动现场同步举办了编号为“泉锦鲤001”的文创产品赠送仪式,这标志着济南城市IP走进以山东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空间。
(济南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孙世会将文创“泉锦鲤001”赠予山东博物馆)
活动现场,暑期特色活动推介环节精彩连连。市农业农村局聚焦乡村文旅资源,详解农文旅融合暑期体验;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泉水文化、历史文脉,发布特色文旅活动。各区县(功能区)现场推介,亮出暑期“特色牌”,涵盖民俗体验、研学路线、文化传承等多元内容。现场同步为10家济南本地研学机构代表颁发“研学推荐官”证书,以专业力量助力青少年暑期实践。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振刚推介暑期农文旅活动)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波推介暑期文旅活动)
(15个区县(功能区)推介暑期特色活动)
(济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丁晓红,济南市历下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吕英伟,为10家济南本地研学机构颁发推介官证书)
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联合体学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二级教授、北京2008奥运奖牌设计师肖勇表示,济南文化资源禀赋优异,“泉锦鲤”IP蕴含独特魅力。作为学术顾问,将充分运用高校资源与专业优势,借大赛契机,为济南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创意赋能与学术支撑,助力挖掘泉城文化价值。首批成员单位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保平则提到,下一步将围绕“泉锦鲤”IP深耕细作,从生活美学、数字体验等维度开发多元文创产品,以实际行动融入产业集群,为济南文创产业发展注入动能,让泉城文化创意“活”起来、“走”出去。
(IP文创产品展示)
本次活动由“泉”在济南系列活动工作专班主办,山东博物馆、济南广播电视台协办。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济南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分管负责同志,历下区有关负责同志;各区县(功能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相关学生代表、企业代表、市民代表及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记者现场参与,共同见证泉城暑期文旅与文创产业发展新起点。
品牌标识及IP形象设计阐释
(竖版品牌标识)
该设计以“泉”字为骨、青蓝为韵,将汉字美学与地理人文深度融合。通过“一字藏四季,一笔绘泉城”的设计哲学,既构建强烈的视觉记忆点,又赋予符号可探索的文化纵深感,成为济南“世界泉水之都”形象的全天候传播载体,见证城市与自然的永恒共生。
(横版品牌标识)
该设计突破字体与建筑的物理界限,以“以字筑楼,以楼成文”的创意逻辑,将济南古建的精髓凝练为可传播的视觉语言。既保留匾额书法的仪式感,又通过几何解构赋予现代审美,实现“远观为楼,近品为字”的双重叙事,成为济南“建筑可阅读,城市有温度”理念的创新型文化载体。
(IP形象)
锦鲤是吉祥好运的化身、财富繁荣的载体,也是坚韧与突破的精神图腾,该设计将趵突泉、荷花等地理标志元素与锦鲤形象相融合,既代表着济南依泉而建、伴泉而生、因泉而名,也象征着吉祥、好运、热情、生命力,通过此IP传递出“好运泉城”的美好祝愿与“泉迎四海”的满满诚意,能够增强市民归属感与记忆点。IP形象可随四季流转切换形态,适用于线上线下多场景互动(如AR泉水祈福、四季主题表情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