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局部可达40℃!我省迎今年首轮高温天气 预计今年5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大众新闻记者毕胜报道 5月19日午后,在济南市区道路上,行人采取各种方式防暑降温。
5月19日,我国北方地区今年首轮高温天气过程开始影响山东。山东省气象台18日发布的今夏首个高温预警即达到橙色级别,预计19日至21日,鲁西北、鲁中和鲁南地区将出现35℃以上高温,局部可达到40℃。
为什么会出现此次高温天气?高温持续多久?公众该如何防范?记者采访气象专家进行解答。
“本轮高温天气主要是受大陆暖高压脊影响。”山东省气象台气象专家表示,从监测情况来看,19日白天,鲁西北、鲁中和鲁南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部达40℃,沿海地区24—30℃,其他地区32—36℃。预计本轮高温天气过程在19日至20日强度较高。其中,20日,菏泽、济南北部、淄博北部、潍坊和鲁西北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部可达40℃,南部沿海地区25—28℃,其他地区33—36℃。21日,聊城、鲁中和鲁南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仍可达35—37℃。
从目前预测情况来看,预计22日至23日,山东省天气多云转阴,大部分地区有小雨,将缓解高温天气。预计内陆地区最高气温26—30℃,沿海地区最高气温20—25℃。
5月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是否异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从往年监测数据来看,5月华北到黄淮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并非偶然现象。此次高温天气影响范围除山东省之外,还包括宁夏中北部、陕西中北部、河南、山西中南部、湖北北部等地。根据省气候中心预报,预计今年5月,山东省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预计5月下旬至6月上旬,山东省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一至二成;山东省平均气温23.0—24.0℃,较常年同期(22.8℃)略偏高。
气象部门提醒,此次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森林防火、户外作业、城乡用电等有不利影响,土壤墒情较差地块遭受干热风风险较高,需加强防范。
需要注意的是,5月正值冬小麦灌浆关键期,春播区要根据土壤状况趁墒播种或及时灌溉造墒播种,冬麦区要注意开展“一喷三防”,或采用微喷灌设备适时适量喷水、降温增湿,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灌浆影响。同时,高温天气下,公众出行需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易引发中暑、甚至热射病,户外工作者需避免长时间户外作业,户外活动需做好相关措施,预防中暑。(大众日报记者 方垒 通讯员 顾谦)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