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山东频道消息(记者 郭富莹):5月6日,“Hi,Shandong—机遇中国 青岛优品”海外媒体青岛行活动走进青岛王哥庄大馒头非遗传承中心,外媒记者们由此开启了一场独具特色的非遗美食之旅,深入探寻王哥庄大馒头的独特魅力及其背后的乡村振兴故事。
外媒记者们品鉴青岛王哥庄大馒头 摄影 郭富莹
刚踏入王哥庄大馒头非遗传承中心,浓郁的麦香便扑面而来。展厅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大馒头展品,从传统的大枣馒头到造型精美的花饽饽,一个个栩栩如生,让人目不暇接。“这些馒头不仅是美食,更是艺术品。”一位韩国记者赞叹道。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的带领下,记者们走进了制作工坊。传承人详细地讲解了花饽饽的制作工艺,从精选本地小麦磨粉,到用崂山水和面,再到手工揉捏塑形、上锅蒸制,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匠心。传承人现场展示了一番,手法娴熟地将面团揉、搓、捏、按,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花样馒头”便诞生了。记者们看得入了迷,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外媒记者们尝试制作花饽饽 摄影 郭富莹
在体验环节,记者们迫不及待地换上围裙,戴上厨师帽,亲手感受面团在手中的触感。他们跟着传承人的步骤,尝试着制作各种造型的花饽饽。一位记者兴奋地举起他做的花饽饽向大家展示:“这是我第一次做,感觉很有趣!”
经过一番忙碌,形态各异的花饽饽摆满了桌子,记者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外媒记者们尝试制作花饽饽 摄影 郭富莹
王哥庄大馒头作为当地的特色美食,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传承中心负责人介绍,王哥庄街道为推动大馒头产业高质量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成立王哥庄大馒头协会,整合资源,让商户抱团发展。协会不仅为商户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还通过统一流程、标准和品牌,提升了产品品质;实行面粉、酵母补贴政策,降低了从业者的成本,并通过招标确定面粉专供企业,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同时,编制了《王哥庄大馒头团体标准》,为产品品质设下“一把尺”,让大馒头的制作更加规范。
针对保鲜问题,传承中心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了物理杀菌与抑菌包装相结合的绿色保鲜技术,实现了短期保鲜7天、长期保鲜3个月以上,大大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拓展了销售渠道。王哥庄街道依托乡村振兴数字平台成立电商直播总部,启动电商孵化营,提升从业者的电商营销技能,让王哥庄大馒头借助互联网的东风销往全国各地。
花饽饽成品展示 摄影 郭富莹
如今,王哥庄共有大馒头企业商户160余家,形成了以何家村、王山口村、曲家庄村等为代表的大馒头专业化村庄。2024年,王哥庄大馒头总产量达到1.3万余吨,创造了约1.5亿元产值,让当地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香饽饽”。“过去,村民们收入主要靠种地为主。现在,通过制作和销售大馒头,大家的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越来越好。”一位当地村民说道。
看着村民们脸上幸福的笑容,记者们深刻感受到了王哥庄大馒头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不仅是一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一条带领村民们走向富裕的道路。我相信,王哥庄大馒头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一位记者感慨地说。
外媒记者们与青岛王哥庄大馒头传承人合影 摄影 郭富莹
此次海外媒体青岛行走进王哥庄大馒头非遗传承中心,不仅让记者们领略到了非遗美食的独特魅力,更让他们见证了青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实步伐和丰硕成果。王哥庄大馒头作为乡村振兴的“香饽饽”,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未来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更多的人带来美味与幸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