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安丘郚山镇: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新路径
2025-04-08 17:59:50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宋雯琪责编: 李炜

  近年来,安丘市郚山镇立足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畅通“种养一体化”发展之路,让“畜禽养殖-粪肥还田-农业种植”形成闭环链,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加新亮点、赋予新内容、闯出新路径、擦亮新底色。

  养种结合催旺“产业绿色”

  连日来,在位于郚山镇的山东合力牧业有限公司,工人开着饲料车将精心配制的饲料洒入喂食区,体格健壮、毛色油亮的奶牛低头悠然地进食;而在挤奶区,一头头奶牛整齐“排队”在并列式挤奶机旁,工人通过辅助自动化设备完成挤奶,各牛舍呈现出有序而繁忙的景象。

  “我们从瑞典引进了挤奶设备和帝波罗奶牛管理系统,从澳大利亚引进了300头纯种荷斯坦奶牛做种群基础,现已发展为存栏1400头奶牛的规模,日产鲜奶20吨。”公司车间管理员王海青介绍。

  郚山镇遵循绿色与碳中和原则,不断创新农牧循环发展模式。山东合力牧业有限公司为实现粪污的循环利用,建成面积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工程设施,并在生态农场规划建设300亩桃树园和260亩包括温室26000平方米的果蔬观光采摘园,配套完善智慧型水和沼液一体化灌溉系统。沼气发电自用,固液分离后,沼渣、沼液全部用于果蔬种植园做有机肥,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眼下,果蔬种植园温室大棚里的蔬菜、水果等长势喜人,马铃薯、西瓜等可提前上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郚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兴忠说:“每个温室大棚里使用的底肥,都是牧场产生的粪污,通过沼气工程转化为沼液、沼渣后生成的有机肥,并借助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输送到每个植株。”

  深度融合厚植“发展底色”

  郚山镇因地制宜,既抓经济作物富民增收,又抓粮食生产稳粮保供。该镇还以山东合力牧业有限公司为引领,在龙湖产业园建设合力牧业万头肉牛养殖及高标准农田配套产业融合项目。其中,一期工程建成面积达13608平方米钢架结构肉牛育肥舍3栋,配套精料库、草料棚、机械库也已投入运营。

  山东合力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培全说:“为进一步实现粪污的高效利用,我们引进了以色列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高标准小麦和青贮玉米粮食示范园,消纳了肉牛养殖产生的粪污,实现了种养结合、农牧一体化发展。”郚山镇积极推进农牧加游全产业融合,创新推行“旅游+农牧业”模式,在山东合力牧业有限公司建成国家级休闲观光牧场,拓展特色采摘、休闲观光和体验研学等旅游业态,建成五龙湖自然景区、奶牛科普馆、动物亲子牧场、儿童游乐园、果蔬休闲采摘园、乳制品烘焙加工体验等六大旅游观光项目区。

  “我们结合生态农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通过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构建起现代农牧结合、产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业态。另一方面,通过探索建立区域性一体化推进的‘以地定养、以畜定种、以肥养地、种养结合’新模式,打造‘畜—肥—农’种养循环新业态,助推‘旅游+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郚山镇党委副书记穆乃彬介绍说。

  优势聚合擦亮“循环特色” 

  3月13日,潍坊学院在山东合力牧业有限公司召开生态标准初步成果验收会。与会专家实地参观考察山东合力牧业有限公司生态循环体系,听取潍坊学院驻合力牧业科技小院工作汇报并现场讨论,了解“葳蕤科技小院”工作进展。

  潍坊学院“葳蕤科技小院”成立于2024年12月,由潍坊学院联合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组建专家团队,指导农场生态农业发展。潍坊学院驻合力牧业科技小院常驻博士生1名,带领20余名本科生共同完成农场碳核查及生物多样性工作。未来,科技小院将在农场产品碳标识、碳足迹数字化溯源及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开展研究,实现以科技助力企业发展。

  郚山镇立足山区实际,通过“政策引”“横向带”“纵向领”“利益联”,全力打造以土地增效、绿色循环和种养平衡为一体的大生态循环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丰富多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畜牧业全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山区农牧旅景观日益显现,实现了资源共享、循环利用和产业链延伸,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目前,山东合力牧业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家级生态农场和国家蔬菜中心认证标准化基地。

  “下步,全镇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以提质增效为着力点按照‘产业融合化、园区景区化、乡村旅游化’的规划,全力推动循环型、智慧型、体验型、终端型发展,实现全产业融合、全链条增值、全环节提升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穆乃彬表示。(文  李永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