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日韩文旅合作发展研讨会”在济南举办
2025-03-25 18:28:46来源: 闪电新闻编辑: 宋雯琪责编: 李炜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2日讯 近日,“深化中日韩文旅合作发展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环黄海研究院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承办。来自韩国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京畿研究院、韩国建阳大学、日本银行北京事务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政法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济南社会科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等多个科研院所,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多家媒体的专家学者共40多人参加研讨会。

“深化中日韩文旅合作发展研讨会”在济南举办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金卫研究员致开幕辞。他指出,中日韩三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在人文交流和文旅合作方面有着深厚基础和广阔前景。深化中日韩文旅合作发展应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深化民间交流和人文合作。山东作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省份,未来将继续拓展与日韩的多领域合作。山东社会科学院重视东北亚区域国别问题研究,正打造环黄海研究院,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强化与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促进中日韩、鲁日韩各领域的密切交流。

  本次研讨会以“强化中日韩文旅合作和民间往来”为主题。研讨会第一阶段由山东大学中日韩研究中心主任牛林杰教授主持。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中国本部副馆长文恩惠、日本银行北京事务所研究员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西村友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李旻分别作了发言,深入分析了中日韩三国人文交流和跨境文旅产业的现状。文恩惠提出数字技术的利用、传统文化IP的开发以及企业间合作是促进三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西村友作通过日本熊本县的成功案例,展示了通过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李旻指出中日韩三国在人文交流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交流质量,构建更客观包容的文化交流史观,以促进三国间“民心相通”。

  研讨会第二阶段由山东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主任钟洁教授主持。山东财经大学日语系研究员渡边美幸、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申智善、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田杨分别就中日韩人文交流和文旅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讨。渡边美幸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的旅游景点宣传,吸引更多日韩游客前来游玩。申智善提出中日韩应开发定制化长期停留项目,为游客提供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机会。田杨提出成立三国银发旅游联盟,建立智慧平台整合三国景区与交通信息。

  研讨会第三阶段由山东财经大学中日韩研究院副院长冯晶教授主持。韩国京畿研究院先任研究委员李洙行、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延龙、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童德琴分别提出了促进中日韩人文交流和文旅合作的对策建议。李洙行认为中韩日三国在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人文交流持续扩大,应积极寻求扩大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杨延龙指出中日韩文旅合作要以文化共性与技术创新为驱动,通过政策协同、IP共创、数字赋能等手段实现深度融合。童德琴提出促进中日人文交流与文旅合作,应推进政策协同落地,利用数字赋能建立文旅信息获得渠道。

  在研讨会第四阶段,与会人员就中日韩文旅合作和民间往来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并提出了众多可行的意见建议,如在山东省主要旅游景点等地加强韩语和日语标识以及AI导游服务,在餐厅等提供多语言服务,加强山东省内主要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连接,在山东省设立中日韩旅游合作办公室等。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牛晓萍和韩国国会前议员郑亮硕等分别对三个阶段的专题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最后,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付东研究员作会议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研讨会揭示了中日韩文旅合作的广阔前景和深厚潜力,文旅合作越来越成为中日韩合作的新增长极。与会专家提出的数字赋能、技术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IP共创、挖掘共同的文化历史资源、推动银发旅游、推动文旅产业制度性开放等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对山东发展文旅产业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同时,通过此次研讨会,山东社会科学院与更多国内外智库建立起友好联系,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为推动东北亚地区人文交流作出应有贡献。(闪电新闻记者 李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