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放下手机一起运动,欢乐冰雪共创未来”,2月11日,滨州市第八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在阳信县开幕,亚冬会掀起的冰雪热潮,在滨州持续升温,燃爆整座城市。竞技体育带来的辐射效应,展现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在滨州,这份热潮早已从荧幕走入生活,全民体育变成了大多数市民的生活方式,从倡导全民运动到打造黄河品牌赛事,从“十分钟健身生活圈”到全民健身中心,滨州市全民健身各项活动如火如荼。
在“加班”“内卷”“牛马”等一系列职场词汇裹挟时,运动健身便是调整状态的良药。静谧林中的慢跑,城中场馆的热闹,走进去,融入其中,消除身体疲惫,缓解精神压力,拒绝焦虑内耗,从呼吸脉搏中,从每一次的多巴胺释放中寻求平衡与放松,在运动中感受生命的蓬勃与真实。解锁滨州市民运动之风的密码,是遍布城市的一张张“健身地图”。
城市路线有“特色”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沿河滨、山脊等自然和人工线路建立。城市绿道将中海公园、市民健身广场、北海公园、白鹭湖公园、新开河公园、市体育场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等体育设施群串联在一起,在绿树成荫的新立河公园两岸骑行风景带,在风光旖旎的蒲湖岸边,贴近城市“肌理”,感受城市“呼吸”,探索“沿河”“沿路”“沿湖”“沿绿”“沿居”新路线,赴山的邀约,观水的灵秀。
市民在新立河跑步
城市探索有“惊喜”
可以在中海公园享受微风拂面,租借双人自行车,沿湖骑行,尽享公园草坪、林下空间,山海在侧,美景为伴,体验浪漫时光。可以在十里荷塘风景区赏荷观景,乘观光小火车、坐观光游船、骑观光自行车,划船垂钓,畅游荷塘、漫游花海。可以在全民健康文化中心散心漫步,欣赏具有滨州特色的“鸟巢”和“水立方”,还可以进行游泳、室内篮球、乒羽等运动,是运动健身的优先选择。
全民健康文化中心体育场
随处都有新“发现”
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这里有210处“10分钟健身圈”、14处“百姓健身屋”、32处“国球进社区”场地,边角地、公园绿地成为就近运动心头好,空闲用地热起来、火起来,健身运动“幸福半径”不断优化。开出城市的“隐藏玩法”,13所公共体育场馆、395所学校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可就近便利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满足运动健康的需求。“家门口”的健身场地从“有”到“优”,“健身去哪儿”有了更多选择和答案。
滨州奥体东路口袋公园
专注全民健身,践行人民至上
滨州市围绕打造黄河体育城市的目标,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抓手,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协调发展。在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体育文化品牌宣传方面齐发力,发展全民全龄友好的健身事业,夯实竞技体育发展基础,为营造全民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浓厚氛围助力。
滨州校园体育的“新引擎”
完善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滨州市重视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以体教融合为引领,不断增添校园体育新动力。《滨州体教融合特色路径探索与实践》获批全国体校改革试点案例,“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14所,形成特色幼儿体育发展试点经验“滨州模式”,中小学生游泳普及和健康夏令营直接惠及青少年超2万人次,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滨州,模式探索与实践活动齐发力,体教融合不断深化。
学生们在公园散步
滨州体育产业的“出圈之路”
盘活体育资源,优化产品供给,滨州市体育商品不断出彩出圈。“金冠网具”入选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愉悦家纺的纳米纤维膜口罩、抗病毒防护套服、家纺用品被指定为2022北京冬奥会专用产品;中国“厨都”博兴县的厨房设备进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运动员基地。在滨州,体育产品“质高品优”,产业链不断扩展深化,体商融合势头正起。
金冠网具车间
滨州体育赛事的“流量密码”
滨州市将城市赛事发展、价值与城市能级、软实力相结合,积极打造国家体育公园城市,叫响“九九黄河”体育文化品牌,创新体育文化活动,自主培育了滨州黄河风情带马拉松赛、环滨州黄河风情带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两大赛事IP,举办了“好运山东·逐梦深蓝”垂钓运动联赛(滨州站)、“好运山东”2024“九九黄河”跳绳大赛等赛事。让市民更多地了解体育项目,让赛事拉动城市多元消费,用赛事“流量”助力文旅消费“留量”,提高群众对体育赛事活动的知晓度、参与度,推动体育赛事“全面开花”。
九九黄河·“滨盛杯”2024滨州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行向山海,自在追风,无论是散步、健走、跑步,还是走到场馆中与球、与拍、与绳、与友“对碰”,又或是在体育产品、体育赛事中感受体育力量,都能在心中给滨州这座城市来一幅侧面速写,不断了解她的“全貌”,感受她的“性格”,爱上她的“活力”。(滨州网通讯员 解晓龙 蒲怡瑄 夏梦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