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菌菇撑起“致富伞” 乡村振兴“鲜味足” 滕州“不与粮争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雨水节气农事忙,鲁南大地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近日,记者走进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赵庄村,探寻这里发展庭院经济的致富密码。
来到赵庄村71岁村民赵恒福自家旧院的平菇种植棚里,一股鲜活的生长气息扑面而来,棚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菌棒,上面长满了鲜嫩的平菇。
“原来俺一直在家里闲着。现在加入咱村里的合作社,用自己住不着的房子入了村党支部合作社的股,还把儿子空着的宅子也租给村里的合作社,跟着摘摘蘑菇、木耳,一天能挣五六十块钱。”赵恒福小心翼翼地穿梭在种植棚里,一边整理菌棒、采收平菇,一边笑着对记者说,自从大棚里种上平菇,生活变得充实有盼头,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现在还可以分股金、拿租金、赚薪金,一个人挣三份钱,手头宽裕多了,日子越过越舒心。
赵恒福的生活转变,得益于村里对庭院经济的积极引导和支持。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褚华英告诉记者:“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我们动员群众用资金或空宅入股,试点庭院经济。现在全村一共有54户空宅发展庭院经济,主要种植黑木耳和平菇,去年纯利润60多万元,按照村集体、合作社、社员4:3:3的比例分成,为村集体带来近25万元收入,社员每人分红3000多元。”
随着村集体经济壮大,老百姓也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周边好几个村子都来学习怎么发展庭院经济。在村党支部领办下,闲置宅院变身“四季菇房”,曾经无人问津、杂草丛生的荒废之地,如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成为村民增收的新路径。
“去年,合作社共收购农户黑木耳干品50余吨、平菇鲜品2100吨,可实现产值1180余万元。同时,和当地大型商超签订购销协议,确保销路通畅、价格合理,为庭院经济食用菌提供了‘技术、产量、质量、销路、收益’的‘五个保障’。”滕州市食用菌协会会长、润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帆说。
目前,鲍沟镇依托润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专业合作社+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试点采取“春季木耳、秋季平菇、冬季羊肚菌、四季天麻”的一院落四品种的“1+4”循环种植模式,充分挖掘了空户空宅的经济价值。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小小的菌菇种植,成为了村民增收的新亮点,让原本闲置的庭院变成了“聚宝盆”。鲍沟镇党委书记梁刚说:“我们计划在两年内带动辖区内全部66个村发展庭院经济,总数达到1000户以上,达到以点带面、成方连片的效果,让更多群众在庭院经济中稳定就业增收,走出一条不与粮争地、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枣庄日报记者 刘振江 通讯员 刁文鑫 任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