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章丘:传统村落“活”起来
2024-08-22 10:19:10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郭富莹责编: 赵银平

  原标题:保护文化遗产 改善基础设施 优化人居环境 章丘区:传统村落“活”起来

  初秋时节,满目葱茏。走进“齐鲁第一古村”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朱家峪村,院落的古井、镂空的窗棂、斑驳的青砖……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传统村落是独特的文化符号。2022年4月,章丘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区)。近年来,围绕“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的要求,章丘区立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坚持“保护与传承、融合与活化”相结合,深入探索“文化廊道+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模式,打造具有鲁中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样板,让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

  石匣村、博平村、石子口村、梭庄村、三涧溪村、旧军村……它们从古而来,向新而生。作为千年古县,章丘现有中国传统村落8个、省级传统村落14个,数量居济南第一。同时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

  锦屏山下的文祖街道青野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的发源地,文祖街道三德范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扛芯子远近闻名,绿水青山环抱的官庄街道石匣村是章丘梆子的发源地……这些“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一砖一瓦见证历史,一街一巷承载乡愁,一村一貌穿珠成链。

  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如何保护好,焕发新魅力?

  保护传承,规划先行。2022年5月,《章丘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出台;同年10月,《章丘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2022-2035年)》印发,明确“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依托齐长城文化廊道、齐鲁古道和“章丘—淄博”古商道等文化廊道,连点、穿线、成片确定保护利用实施区域,并根据村落的独特性,制订个性化保护方案,一村一特色;随后,章丘区相继编制了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导则、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指南等,普查建档,集中修复113座传统建筑,整理出1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设“山东手造”章丘非遗展示体验中心,认定省市区三级非遗工坊34处、专题博物馆80多处,为体验历史、传承文化、感受乡愁提供了空间。

  保护筋骨肉,传承精气神,传统村落焕新需要文化支撑。章丘区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内在文化资源,将其变为推动发展的文化支撑,打造了以齐长城、齐鲁古道、“章丘—淄博”古商道为轴线的传统村落“文化廊道”,成为古商道驿站文化和儒商文化融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典范。

  发展特色产业,既能保护传统村落,又能拉动经济,以发展促保护,实现村落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章丘区根据各传统村落资源禀赋不同,打造博平、梭庄为代表的北部精品农业区和三德范、青野为代表的南部生态农业区,带动各传统村落探索“文+娱”“住+行”“吃+购”等模式。

  章丘区创新多方参与保护、多元投入建设、多业融合发展等机制,对传统村落活化利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激发生机与活力。同时,聚焦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整修祠堂、戏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30多处,整修古道石板路近9000平方米,逐步补齐水、电、气、暖等基础配套短板。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梭庄村将塘坝改造为小型观光点,成了“网红打卡地”;石匣村靠民宿、农家乐、土特产走上致富路;三德范村与齐鲁师范学院合作,传统建筑变身研学基地;博平村在特色风貌的传统建筑,发展电商带货直播……章丘区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原则,以2公里为辐射半径,以3000-8000人为服务规模,打造传统村落生活圈。同时探索推进传统建筑使用权流转,指导各村把传统建筑修缮为农民老旧物展馆、红色纪念馆、青年旅馆、客栈等,让传统建筑用起来。目前,全区113座传统建筑,也在活化利用中助力乡村振兴。

  古村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更引得来游客、兴得起产业。 (大众日报记者 赵国陆 杨学莹 本报通讯员 孟凡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