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创新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2024-07-04 10:00:20来源: 滨州网编辑: 郭富莹责编: 赵银平

  原标题:滨州创新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全市保险覆盖率提升到92%(小麦、玉米)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开展农业保险防灾减灾项目实施,对于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减少农民因灾造成的损失、构建农业减灾防灾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滨州市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开展农业保险防灾减灾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不断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3年滨州市保险覆盖率提升到了92%(小麦、玉米),保费收入达到3.08亿元,保险风险保障能力达到75.53亿元。

  创新“保特色”“保价格”,稳步扩大覆盖面,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

  为稳步扩大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粮食作物等大宗农产品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户受益农业保险政策,滨州市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将农业保险参保率列入对县市区乡村振兴考核内容,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组织各级农业保险主管部门及承保机构全力推进农业保险工作。

  滨州市大力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支持种植大户经营,加快创新和增加保险品种,扩大“保特色”覆盖面,让农业保险涉及更多产业,惠及更多群众。滨州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各县市区、相关承保机构申报特色农产品保险,种植业由原来的小麦、玉米、棉花增加到9个,畜牧、林业、地方特色险种也有所拓展。

  同时,滨州市建立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在覆盖农业生产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础上,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积极组织申报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推动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切实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保障农户收入。

  探索推广“农技专家+承保机构”一体化新型协同技术模式,变灾后被动理赔为灾前主动防灾减灾

  滨州市创新开展农业保险防灾减灾项目实施,农业保险机构人员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快速达到“既懂保险金融知识,又懂农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标准;同时,农业部门又通过承保机构面广量大的优势,开辟农业技术快速推广应用新渠道,有力促进农业技术专家和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的密切合作,积极探索建立“农业技术专家+承保机构”一体化的新型协同技术推广模式,有效弥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不健全、基层农技人员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

  开展农业保险防灾减灾项目实施,主要研究、探索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组装农业生产防灾增产技术措施,挖掘粮食增产潜能,提高粮食产量。今年6月11日,专家组对滨州博兴县曹王镇绿博家庭农场实施的农业保险防灾减灾项目——水肥一体化小麦试验田进行实打测产,取得了增产10%以上的良好成效,大大降低了种粮大户的风险。该模式做到了提前研判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灾害、问题,运用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及早化解,实现农业保险由灾后被动理赔向灾前主动防灾转变。

  优化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增强农业保险支持保障力

  滨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山东省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不断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做好各项农业保险支持保障工作。

  目前,滨州市确定承保公司增加到13家,并鼓励和督促各保险公司不断简化承保理赔流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勘查定损效率和精准度,切实帮助农户减灾降损,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维护合法权益。在农业生产灾害发生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有关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到现场勘察灾情,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技术指导等跟踪服务。

  滨州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农业保险费补贴工作原则,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2023年共争取农业保险中央财政补贴21656万元、省级财政补贴14672万元,市级财政补贴资金达到2846万元。为切实提高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资金绩效,积极开展市级补贴资金绩效评价;同时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农业保险信息化水平,从源头上防止弄虚作假和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等行为。

  面对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病虫害突发重发等风险的加剧和农业保险工作理赔核损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等现实问题,下一步,滨州市将突出抓好投保、勘损、理赔三个关键环节,正确研判和应对农业保险工作新形势,努力推进滨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张子强 通讯员 李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