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赋能乡村振兴,国企有力量
2024-06-03 09:53:56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郭富莹责编: 赵银平

  原标题:聚焦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 济宁:赋能乡村振兴,国企有力量

  山下鱼跃清波,山上茶香四溢。5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的灵泉山,在炽烈骄阳下激情悦动着的,不只是“邹东深呼吸”晕染中的绿水青山,更是国企产业赋能下的“金山银山”。

  “别看山后就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灵泉湖,但我们还是选择另辟蹊径,把鱼养进车间厂房,以现代科技驱动渔业养殖升级。”谈到“不投一粒饵、不喂一颗药”的生态养鱼新法,山东公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刘旭说,产业振兴要给力,附加值提升是必由之路。对此,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公用”)充分发挥多元资源优势,盘活闲置土地、建设了8个工厂化淡水养殖大棚,内置177套陆地循环水养殖桶,实现年产鲈鱼、鳙鱼45万斤,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

  车间里可以养鱼、石堆上能够种茶,自打山东公用进了山,这超出本地居民想象的“神奇事”就一件接着一件地发生。“俺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山里,种过花生地瓜、栽过桃树梨树,却咋也没想过还能种茶叶。”看着家门口种出的有机茶叶在大铁锅里翻滚出浓郁的茶香、精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灵泉山村民满脸惊讶,生养自己的这片山林,真的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前镇位于邹城市东部,地处济宁、临沂、枣庄三市交界处,地貌以山区、丘陵为主。曾几何时,这里产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发展困局;而如今,随着国企强势入局山乡产业,灵泉湖休闲渔业公园、灵泉山茶文化产业园、乡村振兴研修实践基地、越峰生态漂流等一批特色项目先后落地,城前镇“两山两化”共富实践样板区得以逐步成型、日渐发力。

  与私企纯市场化的产业投资不同,乡村振兴中,国企还发挥着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同样由山东公用新近建成启用的城前镇污水处理厂里,一股股生活污水经过层层过滤后逐渐变得清澈起来,最终在达到1级A类水的排放标准后汇入河道,成为蓝陵湿地公园中的稳定水源之一。

  “过去,很多村都和我们一样,在村里自建的处理站中处理污水,处理效果欠佳不说,每月光电费就得3000多元。现在好了,污水处理厂不仅免费收集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还专为我们更换了雨污分流管道,污水处理更加精准。”说起污水处理厂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城后村党支部书记徐守会直言,新站不仅能够覆盖镇域及周边73个村庄社区、让污水处理更高质高效,还将以持续优化的生态环境造福周边百姓。

  山区花开遍野、平原麦浪阵阵。在100多公里外的济宁市嘉祥县万张街道,由国企撬动的乡村蜕变,同样正在发生。

  来到接骨张村时已是傍晚时分,初夏的夕阳洒满金黄色的麦田,静待丰收的农民们告诉记者,眼前的2000多亩小麦试验田首次采用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掀开了万张街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新的一页。

  乡村振兴,最难改的是思维、最难借的是技术、最难建的是架构。去年,为紧跟乡村振兴的热潮、以示范带动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宋王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杰从村民手中流转来了200多亩土地,试种了西蓝花,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比起种植环节遇到的困难,市场认知的匮乏更为致命。去年年中,眼瞅着地里的西蓝花到了采收季节、半年多的忙碌即将迎来回报,无人收购的现实给了王永杰重重的当头一棒,20多万元的投资几乎全打了水漂。

  想吃螃蟹的吃了瘪,想打市场的抽了噎,这触动了万张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德利的神经。他开始反思街道在农业生产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新品种太多,不知道选种什么;选好了作物不知道怎么种;种出来了好东西但卖不出好价格。说白了,就是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

  寻找破局点便成了关键。于是,孙德利想到了向要素资源富集的国企寻求帮助,并最终在省驻村干部的牵线搭桥下,与山东种业集团鲁保科技有限公司结了对,先期种植了2000亩高标准试验田。

  “面对新的品种和技术推广时,村民们大都选择先观望再根据效益决定是否跟进。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以试验田实打实的收益提升,扭转农民种地思维、埋下农业科技的种子。根据科学预测,试验田里的小麦每亩将比一般农田增收50斤到100斤。”山东种业集团鲁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冰介绍,山东鲁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山东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权属企业,是一家致力于天敌与授粉昆虫、农业微生物产品技术研发、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接下来,公司将围绕万张街道大面积的流转土地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并建设集各类现代农业资源为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有效提升区域农业的现代化程度。

  “国企赋能乡村振兴,优势在于‘三力’支撑,即:聚焦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龙万华表示,下一步,济宁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国企参与山乡事业产业发展,并通过持续不断地合作模式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原生动力。(大众日报 记者 孟一 通讯员 李海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