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推行“民事无忧”模式 实现公共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
2024-05-14 16:36:15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郭富莹责编: 赵银平

  近年来,济宁市紧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推行“民事无忧”模式,推进“数智”手段向就医、养老、住房、车辆等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延伸,创新实施“病历掌上查”、惠民补贴“静默认证”、公租房管理服务“全链条网上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报装“一件事”等便利化改革举措,推动各类公共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

  聚焦“掌上易办”,推动就医服务更舒心。济宁市针对病历等就医信息获取路径不畅通、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在全国率先实施“病历掌上查”。一是“一个平台”统数据,济宁市依托“爱山东”APP,开发“病历掌上查”应用,统一规范身份核验、统一制定数据标准、统一打通数据链路,对接各大医院HIS系统与EMR系统,实时获取患者的诊断数据。二是“一个入口”可查询,济宁市群众可一站式查询市域内不同医院的门诊病历、住院病历、门诊处方、检验报告、体检报告、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等7类信息,实现就医全过程信息的一屏展示。三是“一个体系”保安全,严把“入口关”,患者本人实名认证、“刷脸”识别后,方可进入应用;严把“存储关”,病历等信息仍存储于医院服务器,“病历掌上查”应用只展示、不存储;严把“传输关”,采用国产加密算法、依托“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传输,实行医院服务器、市大数据服务器特定IP“点对点”访问,避免外部网络监听和窃取。2023年3月底上线运行以来,已接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等5家市内主要医院,使用量达16.26万次,“翻箱倒柜”找报告、用药处方看不懂、带着“一叠叠”病历单转院复诊等现象逐渐成为历史。

  聚焦“网上好办”,推动住房保障更安心。济宁市创新实施公租房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推动申请、监管、服务全链条网上运行,打造公租房“安心住”品牌。一是“一房一码”,济宁市实现房源可视化,为主城区7247套公租房逐个赋予“专属二维码”,扫码即可实时查询户型图、面积、租赁状态、房管员姓名、服务电话等基础信息,绘就公租房房源“电子地图”。二是数据共享,实现审查协同化,济宁市搭建“公租房核查平台”,对接婚姻、低保、车辆、养老金、不动产等信息,多部门依托平台协同办公、实时联审,自动生成公租房资格核查报告,免去群众四处奔波开具证明之苦。三是线上选房,实现配租便捷化,济宁市群众通过手机即可在线申请公租房,完成公租房申请、看房、选房、签订电子合同。创新实施选房“平行志愿”和“房源热度实时排行”,每户家庭可参考房源热度,同时选择5套房源。截至目前,已开展7轮线上选房,1582户家庭参与选房,其中手机选房占比91%,房屋配租率同比提升30%,房屋闲置率同比下降80%,主城区公租房整体闲置率低于1%,实现线上配租零投诉。

  聚焦“无感智办”,推动养老金领取更暖心。济宁市创新数据赋能,推行领取资格“静默认证”,实现养老金领取“零跑腿、零感知、零打扰”。一是多渠道汇集信息,济宁市开发“惠民补贴待遇资格认证平台”,对接民政、公安等10个单位23类数据,通过大数据校核比对,精准绘制领取人“数字画像”。二是多维度开展认证,济宁市养老金发放单位只需在认证平台中录入领取人基本信息,认证平台自动检索其死亡、服刑等“否定类”信息和出行、就医等生活轨迹信息,1天即可完成认证结果反馈,实现“大数据采集—数据比对—自动发放”。三是全方位推广运用,目前济宁市已将“静默认证”范围扩大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高龄老人津贴等34类惠民补贴,静默认证率达90%以上,累计发放相关补贴超41亿元,受益群众超过200万。

  聚焦“一次办好”,推动车辆服务更贴心。济宁市紧盯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打造“政企联办、内部流转、数据共享、全程网办”新模式,实现充电桩报装“线上点单、一次办好”。一是主动对接“绿色办”,济宁市全面摸底排查全市小区情况,推出“绿色通道”小区,供电公司主动上门对接物业企业,结合消防、供电等情况集中签订认证协议,居民无需再到物业进行盖章确认。二是后台调用“零证办”,济宁市开发“充电桩一件事”应用,新能源汽车车主仅需填写个人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身份证件、不动产权证等要件均由后台数据实时共享,实现“零证明”“零材料”申办。三是线上线下“便利办”,线上,在“爱山东”APP或山东政务服务网站上设置服务专区,“一键申请”当天即可接到服务预约电话,最快当天完成装表接电;线下,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以及供电营业厅设置服务专窗,实现就近可办。截至目前,济宁市累计签约“绿色通道”小区987个,完成充电桩安装3.8万余个。(文 刘哲 孙善政)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