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38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9-07 10:26:28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侯艳艳责编: 赵银平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9月7日下午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行解读。

  山东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今年1—7月,全省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于规上工业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2%,占进出口总值的73.9%,占比提升0.8个百分点。“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非公十条’‘民营经济35条’等高含金量政策措施,但随着时间推移,民营经济发展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及时优化调整政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文建表示,《若干意见》是山东出台的最高规格的民营经济文件,谋划提出了一揽子思路措施,将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引领和有力保障。

  《若干意见》分为五个板块,包括十二个部分38条具体内容。第一板块提出以更大力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宣传力度2条工作举措,着力形成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第二板块重点是优化环境,从营商环境、政商关系、法治保障三个层面,提出健全地方性法规制度、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落实机制等12条工作举措,着力打造优势明显的发展环境。第三板块重点是强化供给,分别从金融、人才、能源土地三个方面,提出提升信贷精准服务水平、完善融资增信支持体系等9条工作举措,着力强化资源要素供给。第四板块重点是激发动力,分别从市场主体培育、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市场开拓四个方面,提出打造民营龙头企业、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等11条工作举措,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水平。第五板块重点是组织保障,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建引领等4条工作举措,着力完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

  《若干意见》创新性将优环境与建制度有机融合,从健全地方性法规、强化涉企政策落实、实施公平投资规则、规范执法检查等制度层面入手,努力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同时,从建设守信践诺型政府、强化涉企案件监督等工作体系上统筹发力,切实让制度发挥足够威力。以“接诉即办”为例,对于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切实解决问题这一民营企业最现实的期盼,《若干意见》认真总结近年来山东“接诉即办”的有益经验,从优化平台、建强队伍、司法保障等多个角度进行优化,努力使这项机制成为保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抓手。

  推进数字化转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重点领域。《若干意见》专门制定一条工作举措,部署全面促进数字化赋能,并把中小企业作为重中之重。目前,我省已成功争创全国唯一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功能类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正加快编制路线图、健全市场化机制、培育人才队伍、制定政策包。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若干意见》提出,构建和强化多方参与、多种形式的服务体系。聚焦用地、能耗、融资等,给出一系列真招实策。比如助力民营企业拓展市场空间,进一步明确深入开展“山东制造·网行天下”活动,支持民营企业融入“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实施民营企业“扬帆出海”等行动。

  据介绍,今年,省委、省政府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首度发布民营企业家“挂帅出征”百强榜;优化调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挂帅担任“双组长”;新推出3批“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涉及民营经济的财政支出达到1311.1亿元……全省形成大抓民营经济的强烈共识和浓厚氛围。

  又讯 9月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聚焦影响民营企业不敢投、不能投、不愿投的关键环节,山东推出“三清单一平台”,帮助民间资本更好了解和参与项目实施,助推民间投资进一步提速提质提效。

  推出“三清单一平台”,旨在更好解决民营企业“往哪儿投”的问题。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滕双兴介绍,“三清单”指全面梳理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清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清单、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三类项目清单;“一平台”指搭建统一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目前,在交通水利、清洁能源、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山东已梳理项目792个,总投资9836.1亿元,将按程序向民间资本推介,释放对民间投资的引导撬动作用。

  同时,山东正加快完善“一库一机制”,更好增强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一库”指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建立省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一机制”指发挥好投贷联动机制作用,与金融机构共享民间投资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与资金安排等信息,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促进信贷资源向民间投资高效配置。(大众日报记者 付玉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