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历史文化元素充盈乡村振兴之路
“古河古桥古遗址,古街古树古庙宇”。提起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第一印象就是悠久的历史古迹,整个村庄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如今,邹坞镇依托中陈郝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把乡村振兴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相结合,打造了“复古一条街”“陶瓷文化街”,让历史文化元素充盈乡村振兴之路。
把文化“两创”融入乡村振兴,才能更好地实现塑形和塑魂相结合。中陈郝村投资300万元建设全国第一家村级古瓷博物馆,收藏南北朝至清朝晚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白瓷、黑瓷、点彩等陶瓷文物2000余件,迄今吸引参观游客1万余人次。当地还计划投资建设陶瓷艺术体验馆,让群众乐享古瓷制作全过程,让中陈郝的古瓷制作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
无独有偶,在滕州市木石镇龙振庄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设置了木版年画、草编工艺、面塑艺术、糖画制作4个非遗文化传承制作教室,让前来参观、研学的孩子们现场体验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基地还充分利用墙上空间,打造了涵盖传统节日、十大国粹、书法艺术、四大发明等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廊,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山亭区将传统手艺和特色乡村文化展结合起来,探索建立“乡村游+非遗游”方式,让游客们在观赏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传承,有效实现了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双赢。连日来,在山亭区葫芦套景区非遗民俗村,变脸、皮影戏等非遗节目轮番上演,抑扬顿挫的演唱,熟练的皮影道具操作,深受游客们的喜爱。同时,枣庄泥塑、糖画、葫芦雕刻等手造产品也纷纷亮相,使非遗焕发新的活力。
枣庄在悠长的历史沉淀中孕育出了凝聚当地百姓智慧的各色非遗手造,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下,衍生、移植、抽取审美元素,使传统手工艺通过创新重获新生,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
走进滕州鲁班天工木艺有限公司的车间,公司创始人李浩正与设计师们讨论着新产品的设计方案,其所打造的“圣匠鲁班”系列产品已走出国门,成为鲁班故里的文化名片,还带领100多名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峄城区阴平镇小石泉村村民高艳之前一直在外打工,今年初,她和50余名村民一起参加了小石泉村非遗工坊的粉皮制作技艺培训班。“掌握了一门吃饭的手艺。”她说。
依托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泉粉皮制作技艺,当地建设了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300余场次。村民既能留在家照看老人小孩,也能不出村赚钱养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非遗力量。
“我们带领乡亲们通过‘线下商超+线上带货’方式进行销售,实现年利润100余万元。”石泉粉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孙中坤介绍。当地还采用“非遗工坊+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购买原料、规范加工标准和接收订单,让全村100余户零散的家庭作坊联动起来。(大众日报记者 孟令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