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山东,更显生机活力
2023-04-03 09:54:41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侯艳艳责编: 赵银平

  交通运输业全面复苏,带动经济运行加快向好

  流动的山东,更显生机活力

  4月1日傍晚,G9321次列车缓缓停靠淄博站,旅客从车厢内依次走出,奔赴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从济南到淄博乘高铁不到一个小时,票价30多块钱,说走就走。”济南大学生陈浩和5名同学开启了淄博美食之旅。陈浩说,清明节、“五一”假期热点时间段的车票,都需要提前买,“抢票”的日子又回来了。

  人间好时节,最是早春时。这个春天,山东交通运输业全面复苏,带动各类商品、要素加快流动,经济运行加快向好。这在消费复苏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品济南泉水,登泰山之巅,吃淄博烧烤,看沿海风景……近段时间,往来的人流带火了山东景区,也让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受益。“以前晚餐人多,现在从中午开始人流就不断,很多年轻人都是坐高铁来的。最近,我们又新招聘了4名员工,虽然很忙碌,但心里踏实。”在淄博一家餐饮店店主王先生眼中,飞驰的高铁带来了旅客,更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济南国际机场,人们步履匆匆奔赴旅程。航前准备室内,来自山东航空公司的乘务人员开完准备会便要登机,“清闲”的日子已经过去,一天内多次起落成为常态;在山东高速潍坊西服务区,车辆进出不断,停车场内私家车、房车、货车有序停放,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今年以来,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力工业经济,加快消费复苏,稳住外贸外资,全力奋战一季度“开门红”,经济运行全面复苏、加快向好。

  从交通运输来看,行业迎来全面复苏,大众出行意愿明显增强,公铁水空各类出行方式客流实现大幅度回升。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国铁济南局旅客发送量2698.6万人,同比增长48.5%;截至3月20日,省机场管理集团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573.71万人次,同比增长27.8%。紧抓发展机遇,各大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增加运力、提升服务、创新产品等方式提振出行消费。

  “今年,铁路部门计划开行红色教育、乡村振兴、企业团建、研学旅行等特色旅游列车26列,在省内热门线路和跨省热门方向开行高品质旅游专列。”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客运部副主任庞学华说。近日,高铁环游齐鲁旅游套票正式对外发售,山东高铁通达优势与丰富的文旅资源有效结合,为游客提供了出游便利。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短途自驾游持续火爆。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旅途中的休息站与补给区,能否吸引乘客,是促进消费的关键。在济南东、潍坊西、宁阳、文昌湖等服务区,120余家手造企业已经进驻,600余种手造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过往司乘驻足购买。此外,景区门票代卖、房车营地等新模式新业态陆续进入服务区,服务区正向集交通运输、文旅、商务、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场所转型升级。

  “出行的根本需求是顺畅便捷地实现位移,搭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第一要务。”省机场管理集团市场发展部副部长叶冠艳说,目前,济南至成都、昆明、广州、重庆、西安等重点城市,每日计划航班均达到10班以上,国际客运航线也在加紧恢复中。

  一季度,我省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持续搭建便捷交通运输通道。济滨高铁全线最大承台浇筑完成、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东飞行区工程全面开工、小清河复航工程进入冲刺阶段……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今年前2个月,山东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46亿元,高于去年同期,投资力度持续加大。近期,全省公铁港航领域119项任务入选首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试点名单,将从政策激励、要素服务上保障项目加快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是扩需求、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山东把基础设施“七网”建设列为“十大扩需求”行动的首位工程。同时,更加注重跳出交通看交通,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我省将大力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单一交通功能向集交通、游憩等复合型功能转变,通过高标准建设交旅融合设施网络、高水平提供交旅融合运输服务等,打造个性化、多样化的交旅融合新业态、新产品,满足广大群众对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出行的需求。”省交通运输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大众日报记者 常青)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