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启动新一轮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
2023-03-16 09:26:16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郭富莹责编: 赵银平

  山东启动新一轮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

  至2025年底,累计吸引集聚青年人才210万人以上

  为推动山东省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整体成效持续提升,近日,山东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围绕青年人才“引育留用服”全链条机制集成创新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启动新一轮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新时代具有山东特色的青年人才集聚高地。

  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双一流”毕业生倍增计划、“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青年人才吸引集聚态势不断巩固增强。“行动计划”明确,始终坚持将青年人才作为强省建设的战略性、储备性资源,注重协同资源统筹与系统联动,全方位构建青年人才近悦远来、安居乐业的成长生态,保持青年人才集聚来鲁留鲁的快速增长态势。山东省每年吸引集聚青年人才不少于70万人,至2025年底,累计吸引集聚青年人才210万人以上,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齐鲁、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集聚态势。

  优化青年人才引进方式,“行动计划”明确,在山东省推行“网格化服务重点用人主体引才”工作机制,建立按季度发布推介人才岗位需求机制,畅通人才资源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渠道;健全青年人才来鲁实习见习机制,创新开展“知名高校优秀大学生齐鲁研修营”活动,对来鲁参加研修的海内外知名高校大学生提供每人1万元补贴;发挥“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等青年人才集聚平台引领作用,每年省市联动举办不少于1000场招聘活动;开展“校园引才大使”招募活动,在海内外高校有针对性遴选1000名以上山东籍优秀学子,定期定向开展就业岗位和人才政策信息宣传推介,成效突出的可享受引才奖励政策。

  强化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措施,山东将更大力度集聚做好博士(后)、海外留学人才、技能人才、乡村振兴骨干青年人才等重点青年人才群体的引育工作。建立重点园区企业定向服务制度,每年提供博士后岗位不少于3000个,依托“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加大博士后创新项目普惠制支持,稳步提升对博士(后)青年人才引进力度;提高海外引才“双百渠道”建设质量,发挥“海聚山东”招引品牌效应,建设“山东省留学人才之家”,扩大海外青年人才引进“朋友圈”;充分挖掘乡村基层就业岗位,开展“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深化“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稳定开展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不断壮大乡村振兴青年人才队伍;发挥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留鲁率。实施优质技工学校建设工程,组织开展青年人才技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加强青年技能人才培育与就业。

  充分提高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支持力度,“行动计划”明确,按照“最优加一点”要求,持续完善吸引支持青年人才来鲁创新创业政策清单,积极推广“政策找人、免申即享”服务机制,让更多针对青年人才的服务保障政策措施精准匹配、便捷兑现。加大青年人才创业扶持力度,实施“大学生创业帮扶计划”,更大范围组织开展省创业大赛、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对青年人才优秀创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青年创业者提供,有条件的市可对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给予创业场所租赁补贴;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更多开发青年人才创业金融产品,优化全周期、全链条的人才金融支持体系。同时,深化“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每年走访企业数量不少于12000家(次);加大公共部门岗位招用青年人才的整体规模,山东省每年科研助理岗位招用数量不少于1万名;招引急需紧缺专业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实时追加用编进人计划,直接采取面试、考察等方式简化招聘程序;对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按规定全额补贴企业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全面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生态环境,“行动计划”明确,将持续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深化“青年人才首选山东”城市群体推介活动品质内涵,创造更多高能级青年人才交流载体平台;统筹山东省人才公寓、青年驿站及商业酒店等资源,组建“人才安居服务联盟”,为青年人才提供急需便捷的居住服务;引导各地拓宽人才住房筹集渠道,增加人才住房供给,满足青年人才需求;鼓励各市对来鲁留鲁青年人才提供一定期限的免费市内交通、文化场馆和景点旅游服务,持续保持青年人才“近悦远来”、集聚齐鲁的良好态势。(大众日报记者 张春晓 通讯员 蒋大海 程绍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