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山东频道报道:近年来,日照市莒县积极探索推进文化“原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文商旅融合、一体发展。莒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山东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
坚持原态保护 让地域文化绽放生机
莒县坚持从健全莒文化管理保护机制入手,推动莒文化原态保护、继承发展。
健全文化管理机制。莒县成立莒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莒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细化任务,压实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责任;深化机构改革,设立莒文化研究院,加强对莒文化和莒地文化的研究保护、宣传推介,以及莒文化研究成果运用等。为高层次推动莒文化的研究,莒县与中国社科院、中国先秦史学会、山东大学等有关院所开展了长期合作。
健全规划发展体系。莒县坚持规划先行,精心谋划莒文化保护措施、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制定出台了《莒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莒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文件,强化规划执行的严肃性,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相融合。
健全政策保障制度。莒县建立了莒文化财政投入、投融资、土地、人才等政策保障体系,设立县级文化发展引导资金,用于莒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工作;建立非遗传承人政策保障机制,制定“非遗”传承人具体奖励标准,每年对筛选出的非遗重点保护项目和重点传承人进行奖励扶持,鼓励传承人做好“非遗”传承,加大培训、普及力度。
注重活态传承 让文化内涵充分彰显
莒县抓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契机,积极创建国家级莒文化生态保护区。
推动莒文化展现出来。莒县深入挖掘陵阳河文化、黑陶文化、莒县书画等地域文化资源,先后建成莒州博物馆、陵阳河文化公园等重点文化工程。其中,莒州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3065件(套),国家一级文物31件(套)。博物馆展馆按照莒文化发展脉络分为“历代石刻”“东夷序曲”等13个展厅,展现了莒地发展史、文明史。
莒县作为沂蒙革命老区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莒县深入挖掘整理老党员事迹,累计拍摄图片20余万张、视频资料3万多分钟,征集珍贵历史实物1200余件,并投资建成“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该展馆是全国首批76个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之一,被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评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推动莒文化传承下去。莒县常态化推进莒文化、“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五进”活动,把校园作为传承莒文化的主阵地,通过文化展板展示,将面塑、刻瓷、剪纸等非遗项目引入校园,邀请传统文化名家、民间艺人、非遗传人等进课堂,开展“寻访红色足迹”等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领略莒地博大精深的文化;编写莒文化校本教材,在中小学校成立戏曲、泥塑、剪纸等文化社团;在城市书房举办莒县过门笺、土陶等非遗现场体验活动,在莒国古城展示莒县过门笺、莒县剪纸等非遗项目,参观体验人数超过300万人次。
推动莒文化走出去。莒县把莒文化对外推介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近年来,莒县连续承办三届日照市“非遗”博览会,连续举办五届莒文化研讨会、三届莒文化高层论坛,组织全国莒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齐聚莒县,研究探讨、宣传推介、挖掘利用莒文化。在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莒文化作为地域文化代表,登上国际舞台。2021年5月15日,莒县成功举办了莒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利用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的近30名莒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共襄莒文化创新发展大计。目前,莒县在莒国古城打造了莒文化“两创空间”互动体验式教学点,以深厚的莒文化和鲜活的“两创”成果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和来宾。
推进业态融合 让文化资源助力发展
莒县致力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商贸多业态融合,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以莒国古城为载体,推进文商旅融合。莒县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以莒文化为灵魂,以“毋忘在莒”为名片,投资建设了莒国古城。在文化呈现形式上,莒国古城由一条文化主轴贯穿古城,通过对莒地远古文物的创意设计,如牛角号、古文字等,展示莒地远古文化,营造从远古走来的历史深邃感。古城的春秋古城墙,以春秋战国时期“乐毅伐齐”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展示古代攻城守城的战争场景,并依托古城墙敌楼打造冷兵器博物馆,展示军事文化;百工坊,以场景化的形式再现古代酿酒、织布、制陶等手工艺生产场景;莒王宫,是春秋风格的高台建筑,通过沉浸式表现形式,打造了《毋忘在莒》实景演出,展现莒国宫廷文化以及包容尚义之风。2021年7月24日商业街首期开放后,前三个月接待游客230万人次,拉动全县旅游业和住宿餐饮业“爆发式”增长。
以重点旅游项目为载体,推进文商旅融合。近年来,莒县坚定不移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编制全县文化旅游总体发展规划。莒县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以莒国古城为核心,加快浮来山风景区改革,推进丹凤山、葡萄酒庄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浮来青、嗡嗡乐园等景区内涵,打造旅游大道旅游产业带、沭河文化生态观光带。目前,全县累计实施文旅重点项目48个,创建A级景区14家,其中,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9家;累计打造省级旅游强镇8个、旅游特色村13个。
以文创产品为载体,推进文商旅融合。莒县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9项。莒县在莒国古城植入26个非遗项目,筛选出莒县过门笺等10个“非遗”项目予以产业化创新开发,确定莒绘等5个“非遗”项目打造文创产品,将“非遗”打造成可看、可触、可带回家的文创产品;依托非遗工坊等,打造一批集体验、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山东手造·莒县优品”培育基地。目前,莒县入库“非遗”项目73个,精选“非遗”项目16个。其中,“山东手造·优选100”入选3家,“山东手造·优品日照”入选11家,打造“山东手造·莒县优品”培育基地5处。
莒县在莒国古城设立莒县名优产品展示中心,加快莒县文旅产品、特色农产品、工业产品等本土特色业态的挖掘培育,切实增强古城的吸引力、生命力。目前,开发“莒绘”“莒砚”“莒礼”“莒品”“莒蜜”等文创产品200多款,产品远销日本、意大利等海外地区,带动从业人员1000多名,年销售收入15000万元。其中,莒县过门笺、“莒绘”等系列产品多次在国家、省级博览会上获奖。莒县过门笺作品《新年快乐》被德国鲁尔都市孔子学院永久收藏。(文 毛德春)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