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在济南开幕,省长周乃翔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全面总结山东省政府2021年工作的同时,用十个“坚定不移”圈定了2022年山东要扎实做好的十个方面工作——
坚定不移力保经济平稳增长、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实施黄河国家战略、坚定不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守好安全发展底线。
一张蓝图绘到底,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让山东发展动力更加澎湃,让山东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政府工作报告处处彰显着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考量。
“压舱石”:项目投资再发力
2022年重点工作部署,第一笔就落在了项目投资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山东要持续扩大项目投资,谋划推出2000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展工业技改提级行动,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创建国家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区,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资料图片)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过去一年,山东重大项目投资的一组数据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21年,山东全省亿元及以上、10亿元及以上项目分别达16541个、2635个,分别比上年增长15.7%、25.1%;计划总投资分别达11.2万亿元、6.9万亿元,分别增长17.7%、19.3%;完成投资分别增长9.6%、18.7%,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6.2%、82.2%。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筑牢有效投资“压舱石”,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将为今年山东经济的持续稳定向好提供强力支撑。
“幸福网”:“七网”行动兜住发展和民生
充分挖掘投资需求潜力,2022年山东还将进一步做好民生工程这篇大文章。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山东将全面展开基础设施“七网”行动,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跑出“加速度”。
在综合立体交通网方面,加快推进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雄商、济滨、济郑等项目,建成黄台联络线、济莱高铁;加快13条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开工东阿至阳谷、牟平至莱州等项目,建成济南至高青、沾化至临淄等项目,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800公里;加快济南机场二期、烟台机场二期、临沂机场扩建、枣庄机场建设,完成济宁机场迁建。
(资料图片)
在现代物流网方面,突出抓好济南、青岛、日照等5个国家物流枢纽,2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及30个左右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纳入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临沂国际陆港智慧物流园建设,支持济宁发展内河航运,推进中韩整车运输试运行。
(资料图片)
在能源保障网方面,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推进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建设,开工海阳核电二期,投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加快鲁北风光储一体化、整县光伏规模化开发、天然气环网等重大工程。支持日照打造综合能源协同保障基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700万千瓦以上,有效扩大外电入鲁规模。
(资料图片)
在市政公用设施网方面,突出抓好“两清零一提标”,整县制推进黑臭水体清零,完成30个县(市、区)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清零,30%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再生水利用率提高2个百分点。完成城市老化燃气管道更新450公里。
(资料图片)
在现代水网方面,加快推进烟台老岚、济南太平、青岛官路、临沂双堠等水库和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推进南四湖退圩还湖和水资源利用北调、东平湖老湖区分区运用及洪水南排工程,加快京杭运河山东段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小清河复航主体工程。
(资料图片)
在新型基础设施网方面,实施5G和固定网络“双千兆”工程,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6万个。加快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国际通信出入口局落户山东。
(资料图片)
在农村基础设施网方面,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县乡道三级及以上占比达到54%,农村家庭基本具备百兆以上接入能力。
(资料图片)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今年,山东政府工作报告大篇幅对基础设施“七网”行动进行部署,充分说明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不仅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从长远来看,其对于拉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创新力”:“四个一批”“十个创新”让创新“燃”起来
稳中求进离不开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依然是山东2022年的核心工作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山东要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攻克一批创新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引育一批创新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支撑。
同时,还要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落实手段创新,努力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
其中,具体措施包括,启动基础研究十年行动,省级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增长10%以上。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再启动一批“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深化“揭榜挂帅”制改革,试点推进“赛马制”。
全力争创海洋国家实验室,加快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10家省实验室。推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支持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滨州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建好东方航天港。全力申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资料图片)
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再增长10%,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万家。
实施新一期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引育,落实好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政策。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2021年,山东聚焦全省重点产业技术需求,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如今,在这些新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山东高质量发展将获得更多科技支撑。
除了坚定不移力保经济平稳增长、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外,报告还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黄河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重大战略,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落实落细发展实施路径和具体措施。
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实施黄河国家战略、坚定不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坚定不移守好安全发展底线……每一项决策背后,都蕴含着对如何让山东发展动力更加澎湃的具体回答。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山东今年还把民生提高到重要位置,一步步用发展夯实民生幸福之基,用一项项实事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新城镇”:建智慧社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山东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发展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水平。
所有设区市全部建成并用好“城市大脑”,建设1200个智慧社区,打造2000个惠民应用场景。新改建城市道路1200公里,新建城市绿道500公里以上,新增绿色建筑1亿平方米。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7.1万户、棚户区7.6万套。
(资料图片)
实施一批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开展小城镇建设提升试点。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好国家和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8.9万套,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双过亿”的大省,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印发,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山东正在率先谋划走出一条体现时代要求、顺应发展大势、彰显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挖潜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叫响“好品山东”
报告指出,2022年山东将扎实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实施传统消费升级行动,创新“惠享山东消费年”“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等系列活动。推动家电更新消费试点,促进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城市商圈智慧化改造试点,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提升“好品山东”影响力。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实施新兴消费扩容行动,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推动网络零售倍增,建设一批电商供应链基地,做强首店首发经济,启动新零售“百千万”工程,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资料图片)
延续去年在专项政策、“内外循环”、消费升级、线上消费等方面协同发力的良好态势,新的一年山东紧盯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扎实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将有望为内需潜力的加速释放增加新的、更加强大的动力。
“解难题”:民生保障面面俱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在今年的山东政府工作报告中,涵盖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与民生相关的政策红利集中释放。
在全力稳就业保就业方面,深入实施“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突出抓好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新设公益性岗位40万个左右。强化重点企业常态化用工服务。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
(资料图片)
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增长10%。提升发展学前教育,建好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加强家校共育,巩固“双减”成果。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以学科为支撑实施特色高中建设。加快康复大学、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积极支持山东大学等驻鲁部属高校做强做优,加快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新増一批新工科专业。加快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打造15所全国领先的高职院校和10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
(资料图片)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稳妥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促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发展。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建立职工、居民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完善门诊慢特病制度,实现跨省联网结算。健全医保基金监管执法体系。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
在提高卫生健康水平方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快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开展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推进临床专科能力“拳登计划”,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新增50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在开展养老托育拓展行动方面,改造提升120处敬老院,新增护理型床位3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办好老年大学。推进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建成10个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探索建立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开展省级家庭托育试点,完善“三孩”配套政策,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托位7万个以上。
(资料图片)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出台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省级试点,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
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扎实推进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打造曲阜优秀传统文化、沂蒙红色文化、泰山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谋划推进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推动出台齐长城保护条例,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办好中国非遗博览会、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旅游发展大会影响力,擦亮“好客山东”“山东手造”品牌。办好省全运会。
聚焦百姓“急难愁盼”,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山东以实际行动让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带给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的一年,目标已定,重在落实。相信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以想在人先、干在人前的锐气,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定能开拓出山东更好的明天!(文/张艺凡)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