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东营开建 黄河入海处,遇见“零碳未来”
2025-07-27 10:24:25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李炜责编: 李炜

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东营开建 黄河入海处,遇见“零碳未来”_fororder_01_01_2507

东营时代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项目(一期)效果图 供图 东营市垦利区委宣传部

  渤海湾的风、黄河口的光,正催动油城东营经历一次更深刻的绿色转型。

  7月26日,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项目现场推进会召开,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在东营开建。

  这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绿色巨无霸”,通俗理解,是个清洁能源自给自足的“绿色王国”:风光发电保障稳定供能,电力告别依赖公共电网的运输,实现全产业链零碳。

  追风逐日,昔日的石油之城再度扛起能源大旗,树立零碳产业生态新标杆。今后5年,东营将以此为基点,全力冲刺建设千亿级绿色锂电全产业链集群。黄河入海口,“零碳未来”正在“升起”。

  吸睛

  “驯化”不稳定的风和光

  在宁德时代的产业园里,最值得看的是什么?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电池。

  但在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最吸睛的却不是电池。

  “弄懂电池背后的能源体系变革——绿电直连,你就看懂了这个园区最大的亮点。”宁德时代零碳能源事业部山东区域负责人郭孟超说。

  绿电直连,看似简单:风力和光伏发的电不进公共电网,直接通过专线“点对点”送进工厂。发电、组网、用能、储能,一园囊括。

  这种模式,不仅能促进更多新能源的消纳,而且此模式下生产出来的电池,从发电端到用电端可实现全链条绿电追踪认证,等于给产品配上了全流程的“绿电身份证”。这让产品在海外市场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但要实现目标却面临着世界级难题: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例如,风力全年平均可利用小时数仅为2000—3000小时,光伏亦仅在1200—1500小时,且存在电压波动问题,难以满足企业持续稳定生产的用电需求。

  要实现绿电直连,首先就要“驯化”不稳定的风和光。

  这恰恰是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的“杀手锏”。

  “形象地解释,就是在我们自主研发的‘聪明大脑’智能调节下,‘超级电池’把风和光发的电存起来,就像个巨型‘充电宝’,什么时候存、什么时候放,源端发多少电、负荷端用多少电,都可智能匹配起来,确保工厂用电既稳定又全是绿电。”郭孟超说,通过风光耦合及构网型技术,宁德时代把不稳定的风光电力平均“分摊”,不用烧煤的火电厂“撑腰”,也不用麻烦电网“调停”,园区就能把绿电安排得明明白白,满足企业全年8000个小时以上的用能需求。

  目前,国内一些项目对外宣称“离网运行”,实则仍把公共电网当“备用电源”。而宁德时代这套能源体系,已经通过中试验证,能把多变的风光电力“熨”成平稳的“能源流”。

  更颠覆的是“全链条零碳”的野心。以新能源电池行业为例,碳排放藏在供应链的各个角落。如果只抓住加工制造环节降碳,效果非常有限。宁德时代凭借其在供应链的整合力,驱动上游供应链集聚起来共同转型。

  在这里,动力电池的正极、负极、隔膜等核心材料供应商相继“入园”。现场推进会议召开当天,东营市垦利区一口气签下溥泉新能源、蓝固新能源等5个关键配套项目。

  保持技术领先就得敢探路。“这个产业园最终要输出的不只是电池,而是一套让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全球挺直腰杆的解决方案。”郭孟超说。

  亮牌

  两个“追光者”一拍即合

  于1500公里外的福建宁德而言,山东东营曾是地图上的远土。如今的深度携手,并不是偶然际遇,很大程度上是必然选项。

  2024年1月,宁德时代生态储能Pack项目落户垦利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这个从体量到投资在宁德时代内部“排不上号”的小项目,在东营受到了格外重视:落户仅3个月就完成项目用地征收、公告、出让等各项手续审批。“这个小试牛刀的合作,在我们心里烙下了一块印记:东营,很不一样。”郭孟超回忆说。

  但这还远远不够。

  “去拉项目,对方一听东营,第一反应是‘在哪’?”

  “除了石油,你们还有啥?”

  当前,拼财税补贴、地价优惠的招商引资老招数已经失灵。这座由石化起家的城市,手里还有什么牌可亮?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去年6月,宁德时代成立零碳能源事业部,尝试从传统的电池制造商角色往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换。

  “他们需不需要一个能落地‘全生命周期零碳’的试验场?”敏锐捕捉到宁德时代的这一动向,东营递出了精心打造的“王牌”——零碳!

  这个传统能源大市,蕴藏着被忽视的新能源禀赋:463.5公里海岸线上的风能,1019平方公里盐碱滩涂上的太阳能,近海100米高度年均7.6米/秒的风速,让其陆上风能资源领冠山东。而其产业配套同样优异——电池生产所需的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核心材料,在垦利区50公里半径内即可高效集成。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现代化工业城市,东营聚集着大量的化工企业,正是未来用能结构转型的潜在市场。

  “以产业新能源化为切入点的零碳愿景,是我们招商引资工作的最大法宝。”东营市垦利区副区长朱宁回忆,去年8月17日,第一次南下宁德时,他们带去的不是招商手册,而是关于东营零碳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划和设想。

  两个“追光者”一拍即合!

  旋即,东营在市、区两个层面都将宁德时代项目确定为党委、政府“一号工程”顶格推进,成立联合推进工作专班,制定项目签约落地推进路线图。

  “我们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突破。”东营时代项目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胥海涛感觉自己如同“拼图匠人”,和专班人员一趟趟往宁德总部跑,熟门熟路到能“刷脸进门”。在这样的深度对接下,企业担忧的新能源发电指标、源网荷储试点争取、用地事项等一道道难关被逐个打通。

  蛇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东营专班人员再度南下宁德,终于等来了最好的新年礼物:宁德时代决定落地东营!

  3月15日,东营市政府与宁德时代签署共建零碳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涉及建设零碳城市,打造零碳园区,推动产业新能源化等多个领域。

  提前布局的零碳梦,正在迎来更大的政策风口。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为各地积极推动开展绿电直连项目建设提供了清晰指引。“可以说,我们是打了有把握之仗。在国家政策出来之前,我们的绿电直连方案已经拿出初稿,打出了提前量。”朱宁说,如今,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的一期工程40GWh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已开工建设。

  破题

  “链”起千亿级绿色产业

  资源型城市如何摆脱“资源诅咒”,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东营来说,破题之需非常迫切。

  东营也在总结,宁德时代之所以舍弃风光资源更优之地,而选中东营,关键在于本地有充足的负荷和丰富的消纳场景。

  伴随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消纳和应用的短板日益显现。发展的风口正在从追求装机容量向负荷端迁移。谁善消纳无限风光,谁深谙产业新能源化之道,谁便能登顶新巅峰。

  位于垦利经济开发区的石大胜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具备5种电解液溶剂、7种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溶质生产能力,也是宁德时代的重要供应商。今年初,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年石大胜华向宁德时代供应约10万吨电解液。

  记者从石大胜华了解到,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建成后,企业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不局限于电解液的采购,还将围绕石大胜华绿色电力的使用和替代展开合作,促进石大胜华降低产品碳排放,双方远期还将开展绿色电解液开发及应用的合作。

  产业新能源化的风潮已经在黄河三角洲起势。“尽管产业园区还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已经与东营当地大型炼化企业开始接触,助力他们用能结构转变,目前已经有四五家企业签署了意向供电协议。”郭孟超透露,那些曾以石油为傲的炼化企业,正尝试用绿电生产绿氨、绿甲醇;昔日原油喷涌的盐碱滩,如今光伏列阵、风机成群;就连干部们的口头禅也从“原油产量”变成“绿电消纳量”。

  一个零碳产业园落地,正引发一场链式反应。这场转型的深远意义,藏在一个个具体的数字里:一期40GWh电芯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60亿元、税收12亿元,带动就业2400人;5年内形成的千亿级绿色锂电池上下游全产业链,有效改变东营的产业结构;绿电直供模式一旦成熟,将为全国能源型城市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我们希望以后别人提起东营时,会说这里不仅有黄河入海,还有‘零碳未来’。”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扈骏凯眼中有一张蓝图,“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将按照产业新能源化思路,推动高碳产业全链条降耗增效,丰富拓展零碳油区、零碳化工等应用场景,在推进重工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上打造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标杆。”(大众日报记者 杨珂 陈晓婉 李广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