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以硬核政策支持电影产业发展 单个影视项目扶持最高达4500万元
2025-04-29 10:13:46来源: 大众日报编辑: 李炜责编: 李炜

  “按最新政策,省市区(县)三级叠加,单个影视项目扶持最高达4500万元”“省电影专资每年投入5000余万元奖励和扶持影院规范经营”“大力推进免证办、减证办、提级办,影视项目初审周期缩减50%”……

  4月28日,来自全国电影行业的30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参加在青岛举办的电影经济发展推介发布会。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电影局局长程守田介绍山东电影发展情况及相关影视政策,以硬核政策、优质服务、真金白银的“输出”,展示出山东电影产业的深厚积淀与政策红利,并向全国发出电影邀约——“山东影视经济生态优良,政策保障体系健全,服务环境高质友好,热诚欢迎大家来山东发展、来青岛圆梦,星光岛永远是电影人的最佳栖息地,东方影都也一定是电影人最好的梦工厂,中国大片乃至世界大片将不断从这里起航、远航。”

  “山东电影”一直是全国电影产业的闪亮名片。近年来,山东锚定“电影强省”建设目标,用好比较优势,系统谋划布局,强化扶持引导,电影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突出体现为“产量高、市场大、集聚强、服务优”。据介绍,近三年,山东省备案影片和完成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华表、金鸡三大奖项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山东省电影专资每年投入5000余万元对规范经营的影院进行奖励扶持,山东省票房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五,今年春节档位居全国第三;山东省拥有影视制作机构2600余家,各地差异化发展的拍摄集群已起势成势。

  从发起“跟着电影去旅游”,到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当下,电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更是一把可以打开千行百业的“金钥匙”,日益成为提振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火热动力。山东高度重视电影产业发展,持续完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助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电影经济新高地。

  影视产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最需要政策扶持和“真金白银”的支持。山东近年来推动出台了《山东省文化数字化政策清单》《关于加快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等文件,为影视发展构建全业态保障体系。

  山东对影视产业的政策支持,突出体现在“扶持力度大、兑现及时”上。对重点项目,实行省市区(县)一体化推进、叠加扶持:省级层面,对列入中央和国家规划重大工程,或者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和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重大主题指定创作生产的项目,每部最高扶持1000万元;对票房过1亿、5亿的影片每部分别补助500万元、800万元;对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作品,按所获国家级奖金的3倍给予再奖励;对获得其他国家级奖项的按1∶1比例奖励;对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的电视剧、电视纪录片、专题片,每集奖励30万元;对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首播的电视剧每集奖励10万元;对在国内主要视频网站上线播出的网络剧、网络电影,最高奖励100万元。市级层面,济南、青岛、烟台等市都制定了有力度的扶持政策。

  “按最新政策,省市区(县)三级叠加,单个影视项目扶持最高达4500万元。我们坚持年度项目年内兑现,每年11月份组织申报,年底前扶持资金拨付到位。”程守田介绍。

  备案立项环节,是影视剧项目的“咽喉”。山东大力推进“免证办”“减证办”“提级办”,直接取消证照证明材料25项,压减24项,初审周期大幅缩减50%。电影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使备案和成片审查效率大幅提升。开发“齐鲁嗨拍”微信小程序,整合山东省影视资源,为影视机构提供政策咨询、拍摄取景、服化道美等“一站式”服务。对列入“齐鲁文艺高峰计划”的电影项目分别成立服务专班,协助项目组提高效率、多出精品。

  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影视盛典带来的附加效应仍在叠加,不断汇聚起对山东的高强度“注意力”。诚如推介中所提到的那样——山东四季分明、自然地貌齐全、人文遗迹众多,拥有北方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集群,以青岛东方影都为龙头,德州乐陵影视城、临沂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烟台香岛湾影视小镇等影视拍摄地特色鲜明,是影视项目的绝佳选择。

  程守田介绍,为给来鲁项目提供好的拍摄体验,山东省里发起成立山东省影视拍摄服务联盟,十六市宣传部、文旅局都是联盟成员单位,实现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无论项目落在哪个市,山东省拍摄地、取景地都可共享。”

  发布会上还推介了《青岛市支持电影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包括做强电影出品、支持青岛作品、做精发行放映、奖励“出精出优”、奖励院线首次公映电影及精品电影、支持设立电影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基地(园区)建设运营、支持开展电影标准化工作、支持电影项目文旅化开发、支持电影版权应用和衍生开发等十个方面,贯穿创作、制作、发行、放映全产业链条。(大众日报记者 赵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