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86万亿中的成色与担当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86万亿元,增长5.7%,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跑赢全国……1月20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亮出2024年“成绩单”,又一个10万亿大省呼之欲出。
一
山东的跃升,意义不仅仅在其自身。作为北方经济的重要支点,山东的跃升,为缩小南北差距、引领北方经济发展增动力、强信心。
评判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成效如何,要通过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
从空间上看,山东是全国第三、北方第一的经济大省。
从时间上看,从2021年GDP破8万亿元,到2023年迈上9万亿元台阶。“十四五”以来,山东GDP已经连续跨上两个万亿大台阶,3年年均增长6%。2021年至今,山东省经济增速连续3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25年,山东经济总量有望在北方率先突破10万亿大关。
这意味着,山东在全国经济大盘中北方经济龙头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力愈发强劲,对北方经济的带动力更加彰显。
二
一份成绩单的成色,不仅在于量的增长,更在于质的提升。
从量的增长来说,先看一组数据:
——从投资看,2024年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9%,经济发展的“含新量”明显增强。
——从消费看,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7.2%。“双过亿”人口大省的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从外贸看,出口首次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进出口值呈现逐季稳步攀升的向好态势,辐射市场更广、增长空间更大。
“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带动GDP增速跑赢全国0.7个百分点,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断演变的经济运行环境中,山东不负嘱托、不负众望,干出了“挑大梁”的样子,干出了“走在前”的担当。
从质的提升维度来看,值得大书特书的更多:
不久前,位于荣成市石岛湾的“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这是世界最大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也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机组,单台机组功率达153.4万千瓦。换句话说,它年发电量可满足山东人口最多的城市——临沂市一年的用电需求。
“国和一号”背后是山东经济发展成色的鲜明特点——绿色低碳。
过去,山东有“两个70%”的说法: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70%。正因如此,山东经济被称为“大象经济”。块头大,经济总量大;产业笨重,转型难度大。
2024年,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曾经“一煤独大”的山东实现能源结构的根本性“转身”,“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背后,是淘汰上万亿的落后产能,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的艰苦努力。
壮士断腕固然不易,整骨重生更如滚石上山。
近两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占比提高约4.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约4.5个百分点。2024年,山东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49%,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万家。这些数据共同指向了一个词汇,那就是“新质生产力”。
高比能、长寿命全固态锂电池,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碳纤维地铁列车“碳星快轨”……这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名词,实际上是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全球运力最强固体火箭引力一号点火升空、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装置海葵一号交付运营、关键软件产业规模跃居全国首位……翻阅政府工作报告,20多项全球、全国第一、首位,让人们看到了山东经济的“含新量、含绿量”,给质的提升写下最生动、最坚实的注脚。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民生暖色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财政民生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占比8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4.5万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条条民生举措、一串串民生数字,无不彰显厚重的民生温度。
三
迈向10万亿是一个台阶,更是崭新的起点。
山东对自己的定位有清醒的认识,“走在前厚望如山,挑大梁使命在肩”,这是重托期许,也是内在追求。
大众日报1月20日推出的省“两会”社论写道:每次一元复始,开启的都是万象更新的奋斗。以五年为尺度,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决胜之年;以百年为尺度,我们已经站在本世纪的四分之一处;以10万亿为坐标,历史性的突破亟待“临门一脚”。为长远蓄力,为未来奠基,迫切需要我们拿出奋力一跳的信心、勇气、魄力,在新征程上一往无前地“挑起大梁走在前”。
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下功夫、求实效,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求实效……翻开省政府工作报告,山东对202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十个方面的部署。从中,我们看到山东厚积薄发的优势,看到山东以科学思维指引识势、借势的战略谋划,看到山东干字当头、创新发展谋胜势的勇气与担当。
难走的路,才是向上的路。接近10万亿,意味着未来的每一步跨越、每增长0.1个百分点,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但“块头”越大,预示着每增加一点带来的绝对数量会更多,能够牵引的动能和势能更强劲。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布局的节点,晋级的山东值得欣喜,全力奔跑奋进的山东更值得期待。(大众日报记者 赵洪杰 孙源泽 李振 于新悦)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