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7月,济宁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这主要得益于济宁创新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并加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有力举措。
创新产业链工作体系,凝聚产业发展合。围绕抓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济宁建立了由1个济宁市工业经济倍增指挥部、9个产业集群发展专班、15个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专班组成的“1915”工作机制,书记、市长挂帅担任“总链长”,市级领导担任专班主任,全力推动产业发展。济宁构建了市县一体、协同联动、督导评估推进体系,并出台了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和评估办法,构建“总链长+链长+副链长+链主”工作架构,完善了对15条标志性产业链工作情况“月通报、季评估、年考核”制度,切实压实产业链发展责任。
创新融链固链机制,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济宁深入推进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大招商活动,召开济宁市加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定期举办产业链、供应链融链固链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左右端融通发展。截至今年8月底,15条标志性产业链专班已开展产业链招商、融链固链、产学研合作、银企对接等活动309次,达成合作意向564项,签订合作协议143项,实现合作金额31.32亿元。
创新为企服务模式,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济宁制定了工业经济“开门红”激励、企业升规纳统专项奖励、加力助企纾困等政策措施,“一企一策”支持85家“链主”企业做大做强,“一业一策”推动焦化、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木材加工等低位运行的重点行业持续回升向好,“一链一策”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协作,全方位实现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今年以来,共梳理企业相关问题诉求518条、已办结491条。(文 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