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山东频道消息(记者 郭富莹):5月8日,由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国际在线山东频道共同举办的“Hi,Shandong—机遇中国 慢游东营”海外媒体东营行活动走进位于东营市的东营港“5G+”智慧化工园区,探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化工园区数智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为提升园区智慧监管水平,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引入华为、中国移动、北京大恒等公司,建设了全国首个“5G+”智慧化工园区。智慧园区项目运行以来,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评为“智慧化工园试点示范单位”“智慧化工园区联盟成员单位”,先后荣获应急管理部“5G+”安全生产试点示范项目、工信部5G应用大赛“智慧能源专题赛”一等奖,被评为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优秀案例、山东省第一届新型城市建设优秀案例等省级及以上或行业性标杆荣誉。
外媒记者们走进东营港“5G+”智慧化工园区 摄影 郭富莹
走进园区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物资、环保检测、交通运输等实时监测数据在大屏幕上不断跳动,工作人员正通过操控电脑、按键实时监测园区内关键信息。
园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5G+”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实现了安全监管从传统排查向实时监测转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构建了“5G+”技术监测体系,率先突破“5G+危险源数据”无线化实时采集技术,实现对装置、重大危险源温度、压力、液位和有毒可燃气体浓度等关键数据的实时采集、趋势分析和风险预警;引入分布式光纤震动侦听、温度感知和5G传输技术,对园区公共管廊的1300余个易泄露点位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效率相较人工巡检提升2.6倍;实时监控园区范围内危化品车辆出入、行驶轨迹以及车辆运单、装卸作业等信息,形成了闭环管理。
外媒记者们观看东营港“5G+”智慧化工园区情况介绍 摄影 郭富莹
在“5G+”智慧化工园区环保监管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引入“全区域覆盖+全流程监管”,实现环保监管从人工执法向智能追踪转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和企业废水排放口安装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整合省、市、园区和企业环保系统资源,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自动报警;园区内设置了气体检测点和无组织排放特征污染物监测点,利用异味溯源模型准确定位异味排放企业。同时,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对园区内企业生产和治污设施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治污设施运行异常以及偷排漏排行为;利用AI智能终端、物联网、GPS定位等功能,将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实时生成电子标签,对企业危险废物的产、存、运、处全过程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全过程无缝隙监管。
外媒记者们在东营港“5G+”智慧化工园区合影 摄影 郭富莹
在园区应急管理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搭建了“数据中台+智能分析”,实现应急救援从碎片应用向系统集成转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通过构建全国首创的化工产业数据中台,破除了“信息孤岛”;建立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安全、环保、交通、治安、消防等多部门联防联治和应急信息、队伍、物资、专家等应急资源共享联动;利用卫星地面接收站、无人机、应急指挥车、“5G+消防单兵”等新技术,构建“天地人”一体化的通讯联络系统。
未来,“5G+”智慧化工园区将通过汇聚企业、人员、货物、车辆等各类运行数据进行综合展示、统计分析和智能化管理,为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元宇宙等典型场景提供高效的支撑能力,提高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能力,带动企业和园区数字化升级,助力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