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烟台荣成市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北部海滨公园,游客在沙滩上赏海景、观海鸥。(通讯员 王福东 报道)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3年,山东纵深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局起势,全省3186个项目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不断提升。
山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实抓好降碳减污扩绿,扎实推进美丽山东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并从强化节能降碳、深化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列出“施工图”和任务清单。
能源领域是降碳减污的主战场。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栩委员认为,报告提出的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水平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必然选择。华能山东公司拟在东部沿海区域,高质量开发建设日照风光火热燃氢储一体化基地、胶东半岛风光火核储一体化基地,并统筹考虑电力热力“源网荷储”系统平衡和抽水蓄能、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项目实施条件,研究打造集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存量煤电、重型燃机、抽水蓄能及制氢项目为一体,以绿色能源为主、低碳清洁火电和多种储能方式调峰、智能化智慧化运维的多能互补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为我省“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探索道路。
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必须探索适应行业特性的减排方式。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委员认为,报告提出“一业一策”推进高碳行业减排,有助于高碳行业结合自身实际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侯军表示,推动高碳行业减排,需要相关责任企业全面落实绿色低碳发展主体责任,把环保工作提升到企业生存发展重要基础保障的高度来认识,坚持全流程环保治理、全过程推进实施、全方位实施创新,切实解决环保突出问题。
山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东营打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在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代表看来,东营工业基础雄厚,突出抓好石化产业“减油增化”、延链强链,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就能不断壮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我们将科学推进节能降碳,积极规划建设零碳产业园、零碳工厂,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同时聚力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技术攻关,扎实推进重点示范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打造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杨国强说。
在肥城经济开发区,坐落着一个神奇的储能电站,不烧煤、不烧天然气,而是通过地下千米的废弃盐穴将空气压缩实现储能,被称为超大号“城市充电宝”。报告中提到要建成肥城盐穴压缩空气项目。肥城市市长范长征代表表示,落实这一工作部署,肥城今年力争尽快实现中储国能300兆瓦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发电,加快建设中能建350兆瓦、中电建2×300兆瓦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和压缩空气储能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着力构建“前端扩能建穴—中端盐穴储能—后端建网延链”生态链条,聚力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储能示范基地、千兆瓦级盐穴储能基地。
蓝天碧水净土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在基层工作二十多年,济南市槐荫区中大槐树街道裕园社区党委书记刘云香代表对此深有感触。她说,自2020年裕园社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以来,大多数居民已养成“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她建议,政府应建立财政持续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在垃圾分类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宣传,通过生活垃圾分类激励约束等,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积极性。
为了让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领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侯翠荣表示,将对全省16市开展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再集中解决一批突出问题,聚焦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同时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美丽中国的主基调。临沂沂南县境内沂汶蒙三河汇流,山地、平原、丘陵各占三分之一。近年来,临沂沂南县抢抓国家实施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重大机遇,投资10.25亿元实施了森林提质、世界地质公园、小流域水土流失、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四大单元10项具体工程,沂南还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看到报告中“实施沂蒙山、莱州湾、大运河、小清河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的部署,沂南县县长冉凡亚代表说,将持续跟进抓好前期保护修复项目的后期管护运营,巩固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着力形成具有沂南特色的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模式。
生态保护修复离不开技术支撑。“报告中提出,建好北方海洋环境应急处置中心、黄海海洋辐射监测基地,这些都是针对我省当前生态保护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的,是出于生态安全考虑作出的重要部署。”列席山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潘光建议,在做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同时,要更加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挥好各地养护观测站的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众日报记者 常青 于新悦 陈晓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