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心向工业聚焦、力量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倾斜,枣庄推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 实施“工业倍增”,塑强发展优势
近日,在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南化工”),世界首套3000吨级OMB粉煤加压气化炉经过两个多小时精准操作一次吊装成功,项目全面转入安装高峰阶段。
“气化炉是为配套正在建设的己内酰胺产业链节能减碳一体化工程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安装并投入试运行。”公司董事长张岭指着这个银白色的庞然大物说,这台设备由山东能源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自主研发,是己内酰胺强链工程核心关键设备,计划年底前试车。
当前,全球迎来产业链、供应链“双链”调整战略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期实现突破式转型发展?对于我省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链“链主”企业鲁南化工来说,这一项目的建成投用将实现低阶煤提级利用,填补我国在劣质原料煤气化技术领域的空白。
枣庄市委、市政府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重塑发展优势,像鲁南化工一样,全市企业争相上项目、扩规模。市委书记张宏伟告诉记者,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决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在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结果导向,动员全市各级接续奋斗、勇毅前行。
据介绍,枣庄“工业倍增”计划,就是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到2026年底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22年的1692亿元增长到30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3500亿元,并配套夯实企业倍增、投资倍增、园区倍增三个支撑,确保目标可及、措施可行、成果可溯。
一季度亮眼的数据见证了“工业倍增”计划实施成效:1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中有14项居全省前10位,其中9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5位,6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3位,2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1位。
“工业倍增”计划是枣庄落实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的创新之举,将着力培育壮大“6+3”现代产业体系,力争新能源、高端化工营业收入双过千亿元,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四新”产业强势隆起,成为经济新增长极。
如何将枣庄首位度产业锂电做大做强?“产业链”思维是一把关键钥匙。目前,全市锂电产业已经形成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及电池制造、检验检测、终端应用及拆解回收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条。全市锂电企业已突破100家,产品种类达到300多个,2022年全市锂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8.96%。
近日,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内,BEV173Ah产品源源不断下线。该产品作为公司纯电动战略的首款标志性产品,将装载于沃尔沃车型,后续还将拓展到极氪、SMART等高端车型。吉利欣旺达项目去年年初开工建设。BEV173Ah产品的量产下线,标志着吉利欣旺达全面具备了HEV、BEV产品的量产供货能力。
瞄准国家实施能源战略调整的窗口期,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将目光转向了锂电产业。“中材锂膜生产锂电池隔膜,而我们生产锂电池隔膜所需的材料,这就完善了产业链。”公司董事长、总裁郑月明在分析锂电产业布局后,果断推进EVA装置管式尾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和10万吨/年锂电材料—碳酸酯联合装置项目。
数千里之外的川藏线施工现场,博雷顿(山东)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新能源设备用时3分14秒就装满一辆自卸车。博雷顿是枣庄市的一张产业名片,年产电动装载机等2000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纯电装载机专门制造基地。“前不久,我们研究制订了高端装备产业实施倍增计划落实方案19条,计划产业营收总量倍增,到2026年年底,全市高端装备产业营业收入实现500亿元以上。”枣庄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潘艺戈说。
落实“工业倍增”目标要求,滕州市计划到2026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实现这一目标,关键靠企业、重点在项目。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委书记王广部说,实现“工业倍增”,离不开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离不开生态主导型企业的引领,离不开全市企业的竞相发力。
为做强传统机床产业,滕州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企业技术装备升级。在政府牵线搭桥下,沃达重工与山东建筑大学展开合作,进行数字化改造,核心设备重复定位精度从0.5毫米提升到0.1毫米,产品应用范围拓展到附加值更高的医药和新能源领域。
围绕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枣庄完善“一名专员、一套班子、一包到底、一体服务”工作机制,奋力实现工业经济更快速度、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发展。(大众日报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