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河文化论坛将于4月18日至19日在东营市举办 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深挖黄河文化底蕴、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4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黄河文化论坛将在东营市举办。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嘉宾代表将围绕“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主论题和“开启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新篇章”“弘扬黄河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分论题,碰撞思想、深入对话,共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路径,更好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作为黄河流域唯一的出海口,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是山东的使命和责任。论坛坚持学术底色,突出人文特色,设置主旨演讲、研讨交流、《黄河文化通览》首发及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精选版赠书等环节,并将举行沿黄九省(区)“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系列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和沿黄九省(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协作体成立仪式等。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弘扬黄河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两个分论坛,将研讨内容聚焦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效果提升及黄河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作用等方面。
山东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遗产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18项,省级非遗名录619项。立足这些优势,山东以黄河文化体验廊道为轴,串联沿黄市县文旅资源,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打造“黄河大集”文化展示平台,用心用情讲好齐鲁大地上的“黄河故事”。
论坛期间,这些“黄河故事”将变为一场场“可视听、可体验”的黄河文化探寻之旅——
为全面展示黄河流域文化传承及文创产品成果,“春季黄河大集”暨“沿着黄河遇见海”沿黄九省(区)手造民俗展将相继启幕。现场将设置“聚农”“聚商”“聚艺”“聚食”等展区,来自沿黄九省(区)、山东沿黄九市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手造项目及文创精品80余项将集中亮相,依托“黄河大集”进行展示、宣传、销售。
深入挖掘黄河这座“文化富矿”,通过文艺展演形式呈现灿烂黄河文化诞生发展过程,一场汇聚黄河沿线艺术精粹和文化“两创”最新艺术成果的作品“‘大河之韵’——黄河文化‘两创’文艺成果展演”将在东营雪莲大剧院精彩上演。该展演共7个篇章19个节目,以歌舞《喜迎八方客人来》和歌曲《大黄河》为序,从“礼乐之韵”“民歌之韵”“书画之韵”“戏曲之韵”“红色之韵”五个维度对“大河之韵”进行解构和诠释,既有《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等沿黄流域传承的经典民歌,又有韶乐《鹿鸣》、吕剧《卖水》等近年来新创作的新时代文化“两创”文艺精品,最后以领唱加合唱《黄河万古流》为尾声。展演唱出民族复兴的气势和力量,奏响新时代的黄河赞歌。
万里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脉一路向东,奔腾涌进渤海,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这片年轻富饶的土地。与会嘉宾、专家学者还将赴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调研,领略黄河入海壮丽景观,近距离观赏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感受黄河生态文化之美,体会山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成就。(大众日报记者 齐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